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孙显林:如何做好初高中
张汉林:多元智能理论与
陈丛林:激活历史课堂教
张汉林:再论“过程与方
董丛林:对“从鸦片战争
张汉林:高一历史新教材
张炎林:《民族国家》教
张炎林:《三权分立》教
张炎林:《公民社会》教
张炎林:《市场经济》教
最新热门    
 
张书林:我们对未来高中历史教材的设想

时间:2009-10-18 17:23:39  来源:张书林等
 

张书林:我们对未来高中历史教材的设想

 

   

当前,国家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以及倡导的探究式、研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未能真正展开,或者没有真正深入进去,我们认为,这与我们现在通行的教材有关。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说教多,教师教得没趣,学生学得生厌。教材每章、每节,甚至绝大多数子目都有一些概念和说教,既缺乏史实的详细阐述,又缺乏深入的分析说明,就是那么几条,不丰富、不生动,没有体现历史的智慧性。

   

二、现存结论多,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有一教学实例,可对此加以说明。2001年秋季开学的时候,历史教材发迟了,学生没有书。学习鸦片战争一节,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时,学生不仅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了对中国的影响,而且据五口通商分析了英国强迫中国放弃闭关锁国,据传教的有关规定分析了列强利用宗教进行文化侵略。还有个别学生想到,战争赔款增强了英国的实力,英、法、美有关贸易特权的获得,促进了它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有两个班级的课程进行到分析影响时教材发了下来,但他们的分析反而没有超出教材上的两个方面,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了。教材的现存结论和观点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很多课后问题设计得非常好,但在教材上都有现存的答案,学生便懒得思考,抄书了事。我们认为教材对历史事件的意义、性质、影响等方面的论述,最好是仅提供一些史实,不要越俎代庖,代替学生完成思考。

   

三、历史材料都是截取篇章的某一段某几句,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历史高考试卷中的材料解析题,选择几段材料组合成一个题目,体现的是命题者的思想,历史教材也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形成恶劣的学风:断章取义,割裂历史文献,取其一点不及其余。历史材料的阅读,必须全面地、上下文联系地理解,只取某一句或某一段极易造成误解,形成不必要的错误认识。

   

四、历史教材缺乏稳定性。我们总说历史教材陈旧,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这与教材的“结论”过多有关。而“结论”往往跟不上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如果我们不要这些“结论”,或者将这些“结论”移入教师的参考书中,就会使历史教材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

   

我们根据对高中学生和部分历史教师的调查,提出未来高中历史教科书的设想。未来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是学生人手一册的普及性历史教材,二是师生共用的大容量的参考性的电子历史读物,三是教师专用的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教学参考书。下面我们分别说说这三个层次的高中历史教材的设想。

 

 

 

   

一、普及性历史教材

 

   

历史教材要做到学生爱读,首先要注意对历史细节的叙述,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学生也非常需要对历史细节的具体了解。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认为历史细节应放在初中教材中,高中主要是理论思维。而这样做,一是降低了学生掌握丰富历史知识的要求,使学生对一些历史史实不甚了了;二是使所谓的理论思维架空,成为空洞的说教。现在高中生有90%不喜欢历史课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高中历史要突出细节,一个学期的历史教材阅读量要在50万字以上,没有这个份量,难以做到真正细。做到细,可以运用中国古代史籍编撰的体例。宋代朱熹的纲鉴,既有编年体以提纲挈领,又有纪事本末体以详细阐述一个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有纪传体以详细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我们为什么不继承古代的优秀传统呢?章节之下,先编年以示大纲,这是必须掌握的;然后以小字详细阐述事件经过和人物事迹以及典章制度、文献的具体内容。原则是实事求是、全面而详尽,不虚美、不掩恶,生动、浅显。

   

要生动,还可以选择一些典型的图片资料。我们现行教材上的图片很多,其中有些图片教师往往不知道有何用意。教材上的图片首先要典型,其次要形象生动。图片下面要有导读,让学生知道该图片反映了些什么历史真实。历史地图也是必不可少的,图例要准确。

   

是不是不要历史结论了呢?非但不是,而且必须。但不是直接将结论写给学生,要在编排的体例中、在文字的叙述中渗透,也就是寓论于史。学生最反感的是贴标签和说教。要求达到的思想教育目标可以在思考题中体现,但思考题在教材上是找不到答案的,必须经过讨论、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教材编写者要对思考题进行指导,如,阅读哪些内容可以基本解决,以及思考题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等。

   

课后还应该有知识扩展提示---历史著作、学术文章的介绍。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对教材基本知识扩充的知识普及读物;一种是重大问题的学术论文,但论文要适合高中生阅读,不应太专业。这些书籍、文章的介绍要引人入胜,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高中历史电子图书

 

   

要组织高中学生进行历史研究性学习,没有丰富的历史资料,研究性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我们希望为高中历史编辑一套电子图书,它包含以下内容:

   

1.史实。叙述应详细,其内容至少5倍于高中教材,再加上高中历史教材没有涉及的相关内容的史实。

   

2.文献。辑录原始文献材料,应忠实于原文,不搞摘录。

   

3.地图。各时期、各地方、各事件的详细历史地图,并附古今地名对照。

   

4.图片。人物、事件、文物照片,有详细说明。

   

5.音像。文献资料片,并有说明。

   

6.电影剪辑。选择比较典型的片段,包括历史题材的电影和电影史上的重要电影,也要有说明。

   

7.历史大辞典。不仅包括一般历史人物、事件、文献、典章制度,而且包括与历史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历史。

   

8.历史名著。不仅有通史、断代史、专史,而且有人物传记、专题著作等。

   

9.重大历史问题论文集。不仅有中国学者写的,也应有外国学者写的,选择时注意代表性。

   

高中历史电子图书的编辑要发动全国的有关专家、学者参与,编辑的主要原则是,要有较强的资料性和工具性,每年更新一次,方便中学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三、高中历史教学参考书

 

   

以往和现行的历史教学参考书,都是委托某个人来编写某几章节,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它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历史教师帮助较大,而有一定经验的历史教师就不太满足了,并且很容易造成先入为主,形成思维定式,限制教师的创造性。我们调查了一些历史教师,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参考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文字的,二是音像的。下面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分别说说我们的设想。

   

关于文字方面的,主要内容可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重难点的选择、教材的分析、课堂结构的安排、板书的设计、问题的提问方略、导言和小结的设计、练习的程序编制等等。要收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教案5至8份,分项目编排,给教师多种方案的参考。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选择其中一两种方案,再加上自己的的创造,可使教学设计更加完满。至于一些资料,完全可以删去,因为在第二类师生共用的电子图书里已具备。另外,还有本章节涉及的相关历史理论、各地历史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成果报告也应收入,以便扩大历史教师的视野,采用新的思想和教法。

   

关于音像方面的,主要是收集典型课堂实录,每一个章节专题,尽可能收集2至5种,这样便于初级教师学习、提高,也便于中、高级教师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取舍,或直接借鉴别人的成果。

   

这两部分每年都会有新的成果涌现,所以每年都要修订补充使其更加丰富完善。

 

 

   

下面,我们以“西安事变”为例来说说我们的设想。

   

1.学生教材。第一,运用编年体简明扼要地叙述西安事变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大约五十字。这是大字部分,学生必须记忆的材料。第二,运用纪事本末体详细叙述西安事变的经过,从事变的直接原因写到事变和平解决,大约两千字。这是小字部分,学生的阅读内容。第三,一张张学良照片,大字书写其生卒年、出生地,这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小字以人物纪传体叙述张学良的生平,突出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因为以后的教材不再涉及张学良,所以,要写到他去逝,大约两千字,为学生阅读内容。第四,杨虎城的写法同张学良。第五,西安事变中的蒋介石照片。因为蒋介石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前面已经多次叙述了他的经历,这里仅用小字详细叙述蒋介石西安事变前后的情况,约一千字。第六,西安事变前后的周恩来照片,小字仿照蒋介石的写法。第七,设计3个思考题供学生选答:⑴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提示学生阅读前面的日本侵华、抗日民主运动、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国民党的剿共、张杨传记等内容,提示从日本、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民心、社会主要矛盾等方面分析。⑵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原因有哪些?阅读内容提示同上,分析提示从国际上苏、美、英等国态度和国内民心、国民党抗日派、张杨的努力和中国共产党的作用等方面回答。⑶如何评价西安事变?提示学生阅读相关电子图书的篇目章节和文章,指导学生从中国民心、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和整个中国抗日运动等方面分析。第八,历史著作导读。主要是《张学良传》和《杨虎城传》,各一百字左右,不作统一要求,供有兴趣的学生选读。

   

2.电子图书。第一,西安事变的详细经过,采用纪事本末体,约一万字。第二,《张学良传》和《杨虎城传》,选择名家名篇,不论长短。蒋介石和周恩来的传记前面已经涉及,可参看。第三,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中间团体、日本、苏联、共产国际、英美等方面有关西安事变的政策、方针和态度的原始材料,要完整,不能删节。第四,西安事变形势示意图,要有红军、张杨军队、国民党正规军的布防情况,有市内谈判位置和张杨住地及主要地名的现在名称。第五,西安事变的有关图片,包括:主要人物照片,地理位置照片,各种政治、社会力量对事件反应情况的有关照片等。第六,有关西安事变的电影剪辑。第七,西安事变历史专著选录,可选择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五六部。这部分包括当事人的回忆录。第八,西安事变评论集。范围涉及中国的、外国的,政治家的、历史学家的,同样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全面性。

   

3.教学参考书。第一,“西安事变”的典型教案,各种风格的各选一两个。第二,有关“西安事变”的理论性研究成果。第三,“西安事变”的课堂实录,也要各种风格选一两种。

  

 以上是我们思想中的理想的历史教材。我们希望我国的历史教材能够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适应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适应历史教师终身教育的需求。

 

【作者简介】张书林,男,1962年生;杨理新,男,1962年生。均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高级教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