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李清博客:听历史课有感
深圳吴萌老师口述:听课
程晓波博客:听湖北省优
王国栋:听郭富斌历史公
东坑:公开课先进科学技
东坑一枝花:北师大版初
雾川:听《宁为战死鬼不
东坑一枝花:北师大版初
杜苇:听《邪恶的轴心》
陈伟壁:听新航路开辟感
最新热门    
 
东坑:听课手记之东华陆虎三国鼎立

时间:2009-10-18 17:03:54  来源:东坑
 

听课手记之东华陆虎三国鼎立


 

东坑一枝花

http://blog.cersp.com/userlog9/101738/index.shtml

 
  
上个星期五,参加了东莞市初中主题区域教研研讨活动暨东华初中"有效备课"活动.东华初中的同仁为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备课组的集体备课.科组长陈申文老师介绍了他们的三案定教法.他们的备课活动,以年级为单位,首先由执教的教师个人制教,然后进行科组定教、个性补教。这样每一次活动都有一个中心发言人,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向全体的备课组人员进行介绍,各个成员针对这课的教学设计再提出各自的意见,再由教师的指导师傅进行补教。

  
由于他们的专业实力强大,一个级组的备课组就有四到五位专业教师,所以他们不仅备课可以非常的规范,还可以集合各自的力量去形成一套完整的教案习题等等。他们的专业实力可能是像我这种普通的镇级初中无法相比的,我们一个级组往往只有一个专业的老师,今年初三和初一都只有我一个专业的教师,有些事做起来实在是感觉到有心无力。

  
在备课活动之后,由东华初中的陆虎老师上了一堂展示课,内容是刚刚经过三案定教的北师大版初一历史上册第20课《三国鼎立书面的形成》。这位陆虎老师,年纪轻轻,上课的特点是激情四射。东华初中的教学开放日我就曾经听过这位老师的课。具体到这一节课来看,我认为有几个问题是需要在听课的过程中重点注意的。

 

第一,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学生通过游戏和课外阅读材料等途径,对这一节课的内容较为熟悉。如此之多的内容,在我自己上课的时候,我是需要把这一课分成两个课时以上来完成的。陆虎老师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既把这节课的内容讲授完毕,又可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这一时期的风云变幻,满足学生对这一段历史的好奇心。二是这一段时间历史典故众多,如何从中挖掘和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内容。

   
整节课是由学生讲故事的环节进行导入的。这一导入的方式是与其常态课堂相挂钩的,据陆老师介绍,在日常的教学环节中,每一节课都会有一个环节由学生来讲一段与该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东华作为区内知名的民办学校,所收的生源质量较高,学生讲故事的环节,声音哄亮,绘声绘色。让我们这些来自镇区公办学校的教师羡慕不已,这样素质的学生在镇区的公办学校真是打着灯笼也不容易找到.但是苛刻地讲,这样的导入方式只能算作是中规中矩,并无出彩之处.

  
陆老师进入课堂正题之后,首先简要的理清了历史的发展线索,采用与学生一问一答的方式,简要的介绍了西汉到东汉的发展历程,这些学生的素质再度让我们惊讶,对于黄巾起义等课本中根本没有介绍的内容,大部分的学生居然都了如指掌,这也使得陆老师可以迅速的进入到课堂的正题.

  
陆老师在讲授第一目的过程中,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即

 

第一,东汉末年为什么需要统一;

第二,为什么会要由曹操来完成统一.在完成第一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豪强地主,土地兼并的概念的理解也非常的顺畅,可能仍然是跟学生的素质较高有一定的关系.

 

只是在第二个问题的解决上,我有一些个人的意见.在陆老师的讲授过程中,曹操在这两个问题还没有出现之前就已经被反复提及,第一个问题才出来,似有颠倒重复之嫌.在解决第二个问题的时候,提问学生对曹操的认识,似乎有强行过渡的痕迹.况且在这个说法上亦存在问题,历史充满偶然性,曹操完成统一,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下,似乎成为天命所归,但官渡之战所发生的史实与后来的三国鼎立的事实应该可以证明并非如此.在讲到官渡之战前教师的讲授中又提到,双方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兵力的竞争,其实恰恰相反,曹操以少胜多,说明在兵力竞争上,他是处于下风的.教师为了突出曹操的谋略,又提出曹操与袁绍在官渡之战前实力相当,这似乎也不符合史实,双方的兵力已经充分说明,曹操的实力,无论是从兵力还是经济实力都不如袁绍.

  
在讲授完官渡之战后,教师用《龟虽寿》来引出曹操的雄心壮志,在统一北方之后剑指南方,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在课堂上,教师在官渡之战后却强行过渡到曹操的诗歌上来,突然让全班的学生接教师朗诵的诗歌上半句,学生的反应初时有点愕然,在一句之后,学生意识到,教师是让他们背诵诗歌,他们才一下子反应热烈起来。

  

 


第二部分,三国鼎立,首先是三顾茅庐的故事,教师在这里非常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挖掘.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在引入对联:家事国事天下事,风声雨声读书声之时,也是突然从三顾茅庐跳到了这个对联.

  
在讲授完赤壁之战后,引导学生分析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再引导学生对曹操进行评价.教师可能是希望将学生引导到一分为二的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上来,但是学生对曹操的评价仍然是以奸雄居多,我数了一下,认为是奸雄和英雄的比例是四比二.教师在面临这种情况的时候,并没有给予明确的结论,而是以鲁迅的话作为结尾.而且在这个时候,提出来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希望学生把从游戏和小说当中看到的曹操和历史中的曹操区别开来,可以一分为二的对人物进行评价.可惜的是并没有对这一方法,进行具体的示范,一带而过.学生对这一方法有多少了解应该是要打一个疑问号的.

   
在课堂的最后还提出来一些问题,比如曹操是不是三国时候的人.以及这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进步还是倒退,可惜在这个问题上,解决得还是比较模糊.一两句带过.

   
从整体上来看,这一节课仍然是非常优秀的,我在上面只讲了我看到的缺点,没有提到优点,可以说是吹毛求疵了.这是因为这一位陆虎老师的综合素质比较高.整节课下来,不少的细节都处理得非常的到位,在课后的评课上,对这一节课的优点,听课的老师都讲了很多了.我就不重复了.在听完这一节之后,我在两方面产生了困惑.

   
第一,课堂是不是一定要追求完整.从课前的集体备课,有老师提到应该把东汉前的史实进行整理,形成一条完事的线索,到课堂上教师对整节课内容的把握,涉及的点非常的全面,再到课后又有老师提出来,要对三国鼎立之后的发展作一个介绍.在一节课当中,东华的每节课是四十分钟.按照课堂的环节,课前要讲故事,上课结束之前,还需要用五分钟来作练习.这样的话,一节课也就是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么繁多的教学任务,显然时间上是非常紧张的.对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的追求,就必然要以放弃部分历史的细节作为代价.但是这种代价是否值得呢,在我看来,历史的动人之处,往往体现在细节的部分,如果没有了这些细节,就发像人只剩下骨架子,如何让看的人产生美的感受呢?但是迫于考试的压力,不追求知识体系的完整,又让人在面对考试的时候信心不足.

   
第二,对于评价曹操的问题.一般的看法都是要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但是这一节课上下来,我们仍然看到,学生对于自己从别的途径得来的看法仍然是根深蒂固的,这一节课并没有使多少人改变他们对曹操的看法.

事实上,这也不能代表这一节课是不成功的,指望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彻底的改变学生对既有认知的看法是不太现实的.退一步来说,是不是学生懂得了一分为二的看法就代表了成功呢?我认为仍然不是的,因为所谓的一分为二,其实只是一个初级的阶段,对于事物的本来面貌的认识,用一分为二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对这一事物的更全面客观的认识.但凡事都以一分为二为借口,就容易混淆是非黑白,模糊了立场,变成了折中主义,用这一方法武装起来的思想是平庸的思想.只懂得用一分为二的方法来分析看待事物的人是一个没有个性的人.我认为,对于评价的问题.一分为二只能是作为一种方式方法向学生介绍,介绍这一方法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懂得,当遇到一些人与自己的观点不相符合的时候,应该以包容、理解的心去看待,提倡学生要有“和而不同”的意识。
 


——————————————————————

历史课程网:图书频道

http://hist.cersp.com/book/Index.html

 
 
历史课程网:精品推荐

http://hist.cersp.com/Article/

 

关注: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http://hist.cersp.com/Article/200709/7438.html

 

历史课程网:历史教育学硕士论文摘要

http://hist.cersp.com/lstd/lists/200710/7867.html

 

素质教育报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153208/index.shtml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致作者读者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191/archives/2007/649402.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