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张小华:唐诗反映的唐朝
顾忠华:再谈历史教学中
顾忠华:从2006年高考作
钟祖华:悬念设置在历史
唐少华:创造性思维与历
钮昕华:历史学习中的必
逝水年华:再谈历史教学
张志华:“演绎法”在新
彭兴华:教学叙事反思
殷松华:捕捉课堂“星火
最新热门    
 
黄孝华:《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5:00  来源:黄孝华
 

         第二节 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
(编写:湖南省耒阳市一中  黄孝华  审核:罗洪钦 )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8/42510/archives/2007/398020.shtml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同盟会的建立;同盟会的性质及政纲;三民主义;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和作用;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
    2、能力方面:(1)指导学生归纳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内容,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2)指导学生评价三民主义,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及有关历史事件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节,首先要从客观上认识,本节内容是辛亥革命的一个中间环节——革命形势的发展。如果把辛亥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话,上节内容就是革命的准备阶段;而这一节内容则是发展阶段。首先是成立全国性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接着革命派与保皇派开展论战。通过论战,扩大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赢得了国内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支持,壮大革命派的队伍,为辛亥革命作了思想和舆论准备。而后,在同盟会的领导和影响下,发动了萍浏醴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
    2、关于同盟会的建立,我们要从可能性必要性两方面分析同盟会成立的条件,从政治角度分析同盟会为什么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通过对三民主义的理解及其评价,使学生掌握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2、认识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进步的阶级。
    3、对比孙中山、康有为等人人生轨迹中的转变,认识任何伟人都应与时俱进,不断改造自我,否则就会被奔腾向前的历史潮流所淘汰。
    4、通过穿插起义者的事迹,对革命党人英勇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予以讴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2、难点: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与学互动设计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示例]
    导言一:讲述式
    孙中山在兴中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众政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革命思想,他有着怎样的政治抱负?同出一宗的维新派此时是否也有着与孙中山一样的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又做出了怎样的进一步的努力呢?
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的基本概况。
    导言二: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而革命的敌人是相当强大的,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资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才能达到目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导言三:回顾上节,自然过渡
    1894—1904十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组织建立、革命思想传播、革命军事斗争方面有哪些表现?以此问题回顾所学内容导入本节。(本节也是从组织、思想、军事斗争三方面反映民主革命在1905—1911年发展情况的,体现了革命的逐步深入)。

 


    2、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子目一:同盟会的建立及其政治纲领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1、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条件有哪些?其性质怎样?意义如何?
2、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
3、何谓“三民主义”?你是如何评价的?
〖思维提示〗
    1、关于同盟会的建立,我们要从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分析同盟会成立的条件,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其性质。具体来说,同盟会建立的可能性可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等方面进行归纳,必要性要从各革命团体的地域局限和分散不统一难以领导革命、致使其发动的起义先后失败来认识。我们从“政党”的概念入手,抓住同盟会,推举了公认的领导人,制定了较完整的革命纲领,建立了从中央到海内外各地的地方组织系统(但不能说遍及全国各地),充分具备了“政党”概念的几个要素,因而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关于“三民主义”,对其内容的理解和评价是本节难点。三民主义的涵义,教材讲得很清楚,必须准确掌握,对其评价,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认识,即要认识其进步性,又要认识其局限性。


〖讨论点拨〗
①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的时间、地点、誓词分别是什么?
(1894年;檀香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的相继建立)
③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推翻清政府统治(也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属于民族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前提条件。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属于政治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思想核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归原主,增涨地价归国家,属于社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后补充“土地国有”,)是民主革命的补充和发展。
④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如何?
   (“民族”“民权”“民生”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⑤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这就注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在师生达成上述共识的基础上,教师提炼、归纳并用CAI课件展示)
    ⑴民族主义(前提)——推翻清朝统治,实现民族独立(进步: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客观上打击帝国主义势力。缺陷: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说明:在革命派看来,是因为清朝腐败统治造成中国的衰弱,导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只要推翻清朝统治,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列强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处。希望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这是中国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幼稚性的表现)
    ⑵民权主义(核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进步:反映人民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缺陷:侧重于对满洲贵族的阶级斗争。
(说明:革命派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统治阶级来反对,而对汉族地主、官僚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以致后来汉族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成为革命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⑶民生主义(补充、发展)——平均地权(进步:改良社会经济,同情劳动人民。缺陷:农民把希望寄托在国家经济高度发达、实现土地国有制上,应该是一种空想。
(说明:革命派希望通过核定地价的办法实现土地国有,反映了斗争的软弱,它在现实斗争中没有实行过,没有解决土地问题,使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子目二: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试简述改良与革命碰撞的起因、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思维提示〗
正确理解革命派与保皇派两个历史概念,从他们的立场和世界观去剖析“碰撞”的起因,重在抓住双方论战的焦点,并由此得出此次论战的性质和作用,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之。
〖归纳点拨〗
    要点:(1)论战的起因:20世纪初,民主革命运动逐渐取代维新变法运动而成当时社会历史之主流,流亡海外的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却站到维护清朝专制统治的立场上,成为保皇派,对革命进行攻击,阻碍了革命的发展,这必然引起革命派的反击。
(2)论战的内容:①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政府;②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
补充说明:第一,革命派要求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主张,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第二,论战中,革命派也无遗暴露了自身的局限性。例如:在“民族革命”问题上,回避了帝国主义必然干涉、破坏被压迫民族革命运动的反动本性,不利于人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警惕。第三、二者最大的区别是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朝的统治。
(3)论战的作用:①论战的结果,革命派在理论上击败了保皇派,占领了思想阵地,保皇派陷入孤立。②论战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通过论战,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推动了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子目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教师提出问题,CAI课件展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思考)
〖导学引思题〗
    同盟会成立以后,在它的领导和影响下,革命党人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其有何历史作用?
〖思维提示〗
要了解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的目标,而对其概况则重在分析萍浏醴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特点(第一次和影响最大)及其作用。至于浙皖、镇南关起义只要求学生略作识记


〖讨论点拨〗
    ①兴中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准备发动什么起义?其结果表明了什么?
   (1895年广州起义;起义未发动即遭破坏;表明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已同清政府彻底决裂,以武装起义迈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第一步。)
    ②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武装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萍浏醴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前者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而后者则是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可“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④黄花岗起义的重大意义怎样?
    (清朝的统治基础更加动摇,革命党人的勇敢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⑤上述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存在哪些致命的弱点?
    (只联合会党,没有发动广大民众;分散各地,起义没有相互联系,孤军奋战。)
    (在师生达成上述共识的基础上,教师用CAI课件逐一展示如下表格)


名称 时间 领导人 规模与特征 历史作用
萍浏醴起义 1906年12月 刘道一 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 ①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动摇了清朝统治的基础。②积累了革命经验。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
浙皖起义 1907年 秋瑾、徐锡麟  
镇南关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黄花岗起义 1911年4月 孙中山、黄兴、
赵声 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 

 


3、总结反思、拓展延伸
    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和革命团体广泛建立的情况下,1905年8月,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它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同盟会成立后,革命派同以康、梁为首的保皇派就进行反清革命还是维护清朝统治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击败了保皇派,宣传了革命。同时革命派还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以萍浏醴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最大,尤其是黄花岗起义,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迎来了革命高潮的到来。
〖知识网络〗
 

〖方法技巧〗
    本节内容主要叙述的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发展。其要点可归纳为“四个一”:一个“政党”(中国同盟会);一个“思想”(三民主义或旧三民主义);一次“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一宗“起义”(萍浏醴起义、浙皖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

 


〖拓展延伸〗
[例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吾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多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者,富国之四经,治国之大本也。……唯深望与中堂有以玉成其至已。
——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两途,如黑白之分不能混淆,东西之分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汉,保皇者志在抉满而臣清,事理相反,背道而驰,互相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1900年12月孙中山《告同乡书》
材料三:“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欧洲富强之本”的分析对吗?谈谈你的看法。
(2)材料一体现了孙中山当时的什么政治主张?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有何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3)结合材料三、四,说明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解析:本材料题主要是了解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变化。第(1)问,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对“欧洲富强之本”只存在表象上,没有看到其根本在于欧洲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第(2)问,孙中山在向西方学习上,由过去的维新而转向革命,这说明孙中山认识的进步。第(3)问主要考察学生对三民主义内涵的理解。
答案:
(1)不对。欧洲富强之本在于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比较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材料一体现的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变化:由主张维新转向革命,说明孙中山认清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决心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
(3)因为清政府统治者对内实行专制和民族压迫,对外已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故要“民族革命”;而“民族革命”推翻清政府,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故要“政治革命”;而要解决革命后的社会发展问题,防止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在中国出现,必须进行“社会革命”。


    [例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进行的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有哪些?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解析:历史问答题审题首先要确定题干给出的时间范围,抓住题中的中心词(如本题的抗争与探索),明确要求回答什么,然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针对“中心”和“回答项”从课本中“取材”,并进行再加工(归纳、概括、评价等等)。如本题要求回答三项:①活动;②特点;③形成特点的原因(内外因)
答案:
(1)活动:①戊戌变法②义和团运动③辛亥革命;
(2)特点:①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②以发展资本主义作为救亡图存的主要内容;③以改革和革命为斗争手段。
(3)原因: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独立登上历史舞台。③西方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例3]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各有什么特点?体现了各自怎样的阶级属性?
解析:本题核心是“土地”,围绕它回答政策(名称)、处理土地问题的特色(从具体内容中总结)、透过其“特色‘分析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者和主体力量的农民阶级的属性和作为辛亥革命领导阶级的资产阶级属性,(均属于实体的本质方面的特性)。
答案:
(1)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明确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和生产、生活资料。它超越了农民阶级的私有者的觉悟,维护了小农经济模式,具有空想性和落后性。体现了农民阶级具有革命性,但不是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要求平均地权,土地国有,有利于打击封建势力,发展资本主义,但纲领不彻底。它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斗争的软弱性。

 

 


4、当堂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原创题)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里的“正规”具体是指
①有了较为明确的革命纲领②有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作领导③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④有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③项显然不对,可排除B、D两项。④项也是“正规”的表现,而且是最重要的表现。答案:C
    2、(变式题)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依据是
①以兴中会、华兴会、日知会等革命团体的联合为基础②有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③有全国各地普遍建立了支部④推举产生了公认的革命领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
〖解析〗政党产生的标志有三个条件,即领袖、纲领、组织系统。同盟会不是一些团体的简单联合,更何况日知会成立于1906年,同盟会并没有在全国各地建立支部。答案:C
    3、(创新题)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是
A、强学会  B、保国会  C、兴中会  D、同盟会
〖解析〗注意是“政治团体”而不是“革命团体”,第一个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应是维新派在北京成立的强学会。答案:A
    4、(创新题)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没有涉及的问题是
A、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土地纲领
D、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解析〗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斗争的软弱性。答案:A

    5、(原创题)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最主要影响在于
A、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B、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C、奠定了孙中山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地位
D、使中国资产阶级革命任务部分得以完成
〖解析〗A、D两项不对,C项不是最主要影响。答案:B
    6、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的实质是
A、资产阶级与封建主义的论战
B、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
C、资产阶级内部两条道路的争论
D、资产阶级之间的学术争鸣
〖解析〗革命派和保皇派属同一阶级(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A、B两项明显不对,D项不是其实质。答案:C
    7、(2003年新课程综合卷)1904—1905年以中国东北为主战场的日俄战争,出现了“日胜俄败”的结局,使中国的志士仁人受到了强烈的刺激。加剧了革命派和保皇派之间论争。论争的焦点之一在于是否
A、实行民主政治
B、收回铁路、矿山等利权
C、废除科举取士制度
D、依照西法练兵
〖解析〗1901—1905年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基本上是围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的,从题干来讲,论战的焦点当属实行民主政治、因为日俄战争的结局是“日胜俄败”。答案:A
    8、(变式题)孙中山称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之役并存”,主要是因为:
A、它是同盟会成立后,武昌起义前规模最大的武装起义
B、它是由孙中山、黄兴直接领导的
C、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表现了英勇气概
D、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
〖解析〗花岗起义的重大意义在于它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革命进程,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书本小字部分内容的理解。答案:D
    9、(2006年湖南高考总复习之“激活潜能”)20世纪初,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革命党人未发动广大群众
B、发动武装起义条件不成熟
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纲领
D、武装起义计划不周密
〖解析〗根本原因要从革命党人自身去找,由于其阶级的软弱性,它不敢发动广大民众。答案:A
    10、(原创题)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的不同之处是
①历史背景②政治目标③群众基础④斗争方式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①③两项是二者的相同点;②④则是其不同之处。答案:B

    五、资料链接
    会党与辛亥革命
    会党是自清代开始存在的一种民间秘密社会团体。它之所以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拉拢、联络的对象,原因有三:一是会党的反清思想与革命派殊途同归,共同的斗争目标成为两者结合的基础(如天地会产生于满汉民族矛盾之中,原由明朝遗老组成,以“反清复明”为宗旨,后随着历史发展,“复明”观念渐淡,“反清”成为主要思想)。二是会党力量强大,团结互助,会遍布大江南北各省,成员多“剽悍之徒”,内部组织严密,可以一呼百应,千百交集。三是会党的主要成员是失去土地的农民和破产的手工业者,常自发组织反抗斗争,是一支可以争取、利用和改造的社会力量。孙中山在成立兴中会后即着手联络会党,华兴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都吸收了大批会党成员,同时依靠会党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但会党成分复杂,团体散漫,纪律松弛,缺乏训练,各次起义“发动易,成功难”,从1908年起,革命党人将发动群众的重点转向较多参加会党的亲军。武昌起义前,湖北新军中革命势力已占明显优势,在起义危急时刻,新军发扬革命主动精神,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清王朝被推翻,会党的历史使命宣告完成。不少会党组织被地方豪强势力控制,破坏新生政权,横霸一方,阻碍了革命的深入,各地革命政权进行取缔、镇压会党。会党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联合到此结束。
                                                        (蒲采军)

如何理解认识同盟会十六字政治纲领
第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意愿。需强调:“反满”是指反对清朝统治者及其特权,非所有满族人;“反帝”旗帜不鲜明,只把对帝国主义的仇视集于其代理人满族统治者身上,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第二,“创立民国”,有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封建君主制复辟。需强调:这一主张不仅批判了保皇派君主立宪的谬论,也打破了推翻清王朝后,重建汉人君主政体的观念,反映了人民反对封建的强烈愿望。
第三,“平均地权”,孙中山想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我们要认识到:这种通过“核定地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条件下,实现土地国有来解决土地问题,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但它表明资产阶级已开始注意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是符合历史要求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