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常青树历史博客会考:宜
刘洁:必修课程《历史Ⅲ
李洁:中国教育学会历史
龚洁:历史教学——辛苦
龚洁:由一道历史开放题
龚洁小戴博客:招聘历史
李洁:渗透人文关怀的“
龚洁:交通和通讯工具的
龚洁:《新思想的萌发》
龚洁:《对外开放格局的
最新热门    
 
龚洁:宜昌二中开放课与开放题实验与研究汇报

时间:2009-10-18 17:05:41  来源:龚洁
 

 

龚洁:开放的教学,创新的舞台

  
 
 
选自龚洁老师的历史博客:yiran630的博客 
 
 
 
    这是2006年11月湖北省“情景·实践·创新”课题研究与实验结题大会上的发言稿。有信息量,但还没来得及整理成文。请各位指点!

开放的教学,创新的舞台

——宜昌市二中开放课与开放题实验与研究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很荣幸能够代表宜昌市二中历史组全体老师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我校“情景·实践·创新”课题研究与实验的相关情况。

从1999年到2006年,是宜昌市二中发展过程中最关键的几年,也是历史组成长最快的几年。我校进行“情景·实践·创新”课题研究与实验条件可谓得天独厚:首先,有来自于领导的支持和关心;其次,有来自于省市专家的指导和帮助;再次,有一批年富力强,有高度事业心,积极参与课题实验的教师队伍。其中核心成员齐光环是特级教师、正高职职称、市级骨干教师;肖远鹏老师是高级教师、市级骨干教师,他们经验丰富,理论性强,对于带动全组老师的学习和研究起到了示范作用。

从1999年开始实验之初,作为七所实验学校之一,我们从开始的模糊到逐渐清晰,从模仿学习到自主创新,从普遍撒网到重点突出,逐渐找到了一条具有我校特色的研究之路。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在教研室李明海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们将开放课、开放性试题作为突破口和我校的特色,七年过去了,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困惑。下面就这方面的相关内容总结汇报如下,就教于同仁:

一、确定开放课(开放题)作为研究重点的原因:

1、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商品经济的特征之一是开放性,而自然经济的特征之一是封闭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开放课与开放题是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意识,成为有思想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最佳方式。

2、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传统课我们称之为“封闭课”,是因为它有:单一而封闭的教学内容、单一而封闭的教学方式、单一而封闭的教学空间、单一而封闭的评估手段。容易养成学生的依赖性和思维定式,不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与解决问题。而开放课与开放题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3、新课程标准确定的方向。

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体现三个“有利于”的宗旨,即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显然,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切实体现和贯彻这些新的理念,就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自1999年起,我校参加省级课题“情景·实践·创新”的教改试验即是出于这一考虑。而开放课与开放题是体现这一方向与课题的最好实践。

4、我校现有的师生资源。

我校的生源现状和师资力量为“情景·实践·创新”课题的试验分别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为一所正在争创省级示范高中的学校,我校目前的生源现状是:学生文化知识的起点相对不高、学习能力和技巧相对缺乏,注意力容易分散,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观念和教法的改变对我们而言尤为迫切;但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兴趣比较广泛、信息来源多样、情感较为丰富,因而具备一定的感悟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前提条件,这正是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确定以开放课(或开放题)作为自身特色的考虑所在。同时,我校师资条件也相对比较优越,教师的计算机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比较强,所以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验有一定的条件。

自1996年以来我校历史组先后开展了两个市级教研课题的试验,即“三年四维”课题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课题,两个课题试验为我们开展新的课改试验做了一定的积累。

5、来自学生的鼓励和认可

2002年我们第一次把开放题引入期中考试:19世纪50年代,正值清朝后期,鸦片战起,太平天国、捻军遍及全国。话说两个20岁左右青年书生,本是湖北武昌人士,祖业颇丰,但由于太平天国与清军在这里征战不休,家产遭到很大损失,便准备携带剩余家资离开。

兄长:“我们不如北上,天子脚下,总要安稳些,可以一心一意做学问!”

弟弟:“我们不如沿江而下,去上海闯荡,也许可以发更大的财!”

续写小故事。

要求:至少写出一个小故事。

我们为学生的热情所感动。全年级533名学生,没有一人放弃作答,并且在考完后还热烈地讨论,这在以往的考试中是从来没有的。在开放课堂中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也让我们坚定了开放课与开放题的方向。

 

 

二、实验成果

(一)转变教学方式——开放课

什么是开放课?

传统课我们称之为“封闭课”,是因为它有:单一而封闭的教学内容、单一而封闭的教学方式、单一而封闭的教学空间、单一而封闭的评估手段。反之,结构动态开放而非封闭不变的课,就是“开放课”。这里的结构,主要是指教学内容及形式的构成。

1、在开放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教学资料的开放来实现的。在实践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例1:在讲授《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时,我们在备课时认为本课的重点应是苏联解体,尤其是苏联解体的原因。为此在课本结论的基础上,我们从《苏联解体原因再探》、戈尔巴乔夫的《告苏联公民书》、《苏联解体的民心因素分析》等处补充了五段材料,让学生对苏联解体的原因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例2:在讲授《“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时,我们觉得关于两岸问题的发展现状,各种资料应该是非常丰富的,可对此教材的表述相对滞后,为此我们将两岸关系的现状整理了四段材料,一段来自于连战在厦门大学的讲演,一段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国际形势黄皮书》,还有两段来源于人民网,分别从四个方面向同学们展示了两岸关系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在开放教学资料时,我们有以下几点心得:1、文字资料不易过多,过难,图片资料的效果较好2、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文学作品或艺术作品以贴近学生;3、教师要对所有资料综合分析后再有所取舍;4、视频资料不宜过长,以免冲淡主题。

网址推荐:

中国历史课程网  http://hist.cersp.com/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http://www.zxls.com/Index.html

通过以上方式,我们认为最大的好处在于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达到扩展学生思维,并进而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阅读并分析他所获取的信息。

2、在开放教学过程方面,我们主要是通过各种课堂活动来实现的。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开放课堂活动。首先是开放式导入。我们认为开放式的导入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情景,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知历史,真正让历史走进学生的生活。如在讲述新中国的土地政策演变时,我们用三首歌曲《白毛女》、《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等三首歌曲来导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寻历史;在讲授《“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时,我们用网上点击率很高的Flash《台湾,我的兄弟》导入,在讲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用成语Flash《邯郸学步》导入,在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时,用高考满分作文《转折》导入。这样一些开放式导入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其次开放式的教学过程。对教学过程的开放式处理主要是对课本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处理。

例3:讲授《“一国两制”和祖国的统一大业》时将课本内容整合为“本是同根生”、“海上生明月”、“明月何时照我还”来讲授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台湾问题的现状及其未来。

例4:讲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时,对中国特色地理解也设计为开放式。由教师通过对比方式讲两大特色,然后归纳什么是特色?从自身实际出发,人无我有的便是特色。根据以上标准,让同学们放开思路想一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哪些特色?学生的回答超出我们的想象,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再到计划生育政策,让老师们也为之惊喜。从新课程的角度看,对教材资源的重新整合是教师必需的素质之一。

第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根据课堂内容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通常是与课堂内容有关,但更与现实结合,或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探究活动。

例5:讲授《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最后设计的探究活动是:结合宜昌的特色,为加快宜昌的发展献一计。

例6:在讲授《伟大的历史转折》,最后设计的探究活动是:历史的转折也改变了很多人的人生,成为他们的人生转折。在1978年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中,你父母或家族中某人的人生经历发生了怎样的转折?你怎样看待这一转变?给你怎样的启示?

例7:在讲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最后给出这样的材料:“11月7日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法律,废除了11月7日的“十月革命节”。”你怎样看待今天的俄国对十月革命的不同的态度?你认为十月革命对俄国而言意味着什么?

这样一些活动的用意在于以史为鉴,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等人文精神,如何看待本民族的历史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问题并不一定要求学生做出怎样的答案来,而是让他们能有这样的意识。

 

 

3、在开放教学空间方面,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例8:在讲到《抗日战争》一章时,我们认为仅仅只照课本讲述,无法让学生对那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依然无法避免赵薇军旗装事件,中国足球队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笑场事件,所以我们开放了教学空间,让学生自由分组,每组确定一个主题,然后进入网络教室,自由查找与本小组主题有关的资料;还可以访问家人、邻居中曾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收集资料得出结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学习成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他们心中南京大屠杀的30万人就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了,而且对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事件:如日本教科书事件、参拜靖国神社、王选的民间诉讼、东史郎日记、日本律师诉讼团、宜昌沦陷等相关内容都有所了解,组间的交流也促进了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在期中考试中,我们出了开放题《××,我对你说》,学生能够在考试有限的时间内写出《历史课本——以人为本》;……

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课,限于高中教学的时间和高考的压力,我们做得不多,但高一、高二基本上能够保证一个学期进行一到两次。

(二)转变评价方式——开放题

什么是开放题?开放性结构的试题,就是开放题。中学历史开放试题的结构大致由材料、题干加答案三部分组成。在我们所说的开放题中,这种结构里至少有一个部分是开放的。

在实践中,我们将开放题归纳为六大类型:

1、多种评价型

例1:诗词歌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是当时社会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唐·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

材料二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宋·岳飞《满江红》

问题:(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一:以上两种现象都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不论是友好交往还是战争,都加强了民族间的交流,所以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答案二:材料一中的友好交往促进了民族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所以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材料二中的战争与仇恨不利于民族交流,所以不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答案三: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虽然有利于民族融合和国家的统一,但不利于保留少数民族的特性,对其自身文化保存不利。

2、续问题干型

见上

3.同类特性型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现代史的下限在不断地延伸,研究的内容得到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中学历史教科书必须不断客观全面地反映世界形势的较新发展,不断地充实,在教科书中增加新的内容。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学世界历史教科书的下限只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90年代初世界历史的下限定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5年,新出版的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根据新的试验大纲,其下限一直延伸到20世纪90年代初。如果你作为下一届历史教科书的编写者,你会选择近十年来(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哪些事件写进教材?为什么?

4.角色体验型

报刊杂志题

5、材料多元型

小小邮票中蕴含着百科知识,方寸上展示了20世纪的风风雨雨。在某网站评选出的世纪十件大事中,可以看出20世纪的历史轨迹和人们关注的社会问题,(按时间排列)从以下十张邮票所反映的历史大事或社会问题中找出你认为对21世纪人类历史警示或意义最大的一件,(或你感兴趣的其他历史事件或社会问题也可)自由展开谈谈你的看法。

6、历史论文型

美国国旗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将开放题的命制与考试结合起来,同时收集学生答案,并对开放题进行反思和修改。

通过七年的实践,我们在开放课与开放题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全组老师的教学能力与教研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目前历史教研组的11名教师中,围绕本课题共有39篇论文、23篇课例、近10万字开放题在不同级别的杂志和刊物上发表,组内老师参与编写教辅资料6本,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共计80人次,组内有1名特级教师、1名省优秀历史教师、1名市正高职教师、2名市级学科带头人,在省市级优质课、优质课件比赛及说课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共计10人次。是我校“重量级”教研组。

 

 

附:实验成果专集:

1、教师成果集Ⅰ——课例专辑

2、教师成果集Ⅱ——论文专辑

3、教师成果集Ⅲ——开放题专辑

4、教师成果集Ⅳ——获奖证书专辑

5、教师成果集Ⅴ——其它专辑

6、课件专辑

7、学生专辑——试卷、小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论文等

 

六、课题实验中的困惑与反思

1、开放课(题)的评价问题

在现行中学教育体制中,评价的重要标准是分数,除此以外,学生对其他评价方式均不感兴趣。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实验。首先是将开放题引入平时甚至一些重要的考试,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测试,我们最后一道大题肯定是开放题。其次,在开放题的阅卷过程中,限于人力和时间,我们不可像高考阅卷一样保证多人阅卷,但我们通常的原则是只对史实和论证方法与思路判分,不对观点判分。并且,在阅卷结束,试卷发到学生手上后,如果学生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其答案中的史实无误,还可以修改分数。第三,在集体备课或教研组学习时,对于组内争论不休的问题设计为开放课,也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一些精彩的发言,启发学生写成小论文推荐至报刊杂志或校刊或由学校结集出版。这样一些评价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得到了学生的肯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意识。

但这一做法也存在问题,到了高三,学生经常反问我们:高考有没有开放题?高考的评分标准是不是这样的?当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便很反感试题中出现开放题,也没有兴趣参与小论文的撰写。所以我们不得不在高三停止了开放课与开放题的研究,但学生又觉得高三的历史课索然无味,并质疑前两年是否“浪费”了很多时间。这种双重评价标准不仅让学生,也让老师无所适从。

2、开放课(开放题)的度原则

在历史开放课与开放题的实践中,我们还遇到的一大难题是开放题的度原则。也就是什么地方可以开放,什么地方不能开放,应该开放到什么程度等等,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摸索出了一些规律和方法:

如在确定开放的范围时有以下三点原则:

1、可以开放的是史评,不可以开放的是史实。

2、可以开放的是未定结论,不可以开放的是学术界定论。

3、可以开放的应符合四项基本原则,不可以开放的是有悖党性原则。

(以上内容详见论文专辑齐光环论文《由一道问题的答案说开去——也谈历史开放的度原则》)

但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改革开放后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最新考古发现层出不穷,所以一些结论和原则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能否在第一时间掌握这些成果?即便掌握了,若将其全盘交给学生也必将会引发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混乱。

3、教师自身的困惑与反思

开放课和开放题并不是随意设置,信口胡说,其课堂、试题的设计要求更高。对教师的知识积累与更新、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学生的交流能力、亲和力等等综合素质的要求都非常高。在七年的实践过程中,我校教师的自身实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学和教研水平较实验前有极大提高,并且新老师进入这个集体后的成长也非常快。七年中有数十万字的论文、课例、开放题等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杂志。在全省、全市的各级各类比赛中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虽然我校师资力量比较优越,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感觉很多地方力不从心。首先是时间的严重不足,在我校11名历史教师中,中层干部4人,班主任5人,其余教师均长期满量甚至超量工作,鉴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业、试卷均要全收全改,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对课题的研究只能利用业余时间,长此以往,教师的身心压力极大;其次,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全新的问题,我们会通过组内讨论与查找书籍或上网等方式,但仍有些问题无法解决,这时我们特别希望能有继续进修或专家直接指导的机会。

4、来自学生的困惑与反思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有着健康的体魄与健全人格的合格公民。而开放课、开放题的一大优势正是可以培养学生除知识以外的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所以在开放课与开放题的设置中,我们特别注意以史为鉴、历史责任感、放眼世界、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有时仅仅依靠课本知识是无法解决开放课与开放题的很多问题的,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调查分析、共同探讨,可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的紧张,使他们不可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将开放课与开放题深入地扩展开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开放课与开放题的效果。并且在高中阶段,学生始终认为历史是副科,没有足够的重视与投入,所以很多很好的开放课题只是有始无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留下了一些遗憾。

在七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但也有困惑和反思。即便课题结题,我们仍然会在实践中继续实践与探索。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