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四:中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五:中
梦想中国:中国各省名称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黄晋瀛:中学历史教学中
张华中:中国古代史知识
周明学:中国近代现代史
施丝:中学历史教学之联
郭子其:中小学教师如何
最新热门    
 
李洁: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综述

时间:2009-10-18 17:19:49  来源:李洁
 

李洁: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综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 李洁
 

2005年9月17-19日,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2005年年会在乌鲁木齐市举行。本届年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教育厅协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历史教研员、一线教师、高等院校和教育科研、出版部门从事历史教育研究的人士180多人出席了会议。此外,日本教育者协议会也派代表一行八人出席了会议。

此次年会的主题是“新历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围绕这个主题,大会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活动,主要议程包括听取专家的学术报告、大会论坛及2005年度全国历史教学论文评比等活动。

会议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马执斌主持。首先,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其致开幕词,他指出,本次年会是在新一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改革深入开展、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改革初步推进的背景下召开的,历史教学会将本着紧密围绕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个核心目标,一如既往地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大胆探索创新,把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办成沟通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沟通高校学术领域与中学普教领域的桥梁。由于全国各地的教师在使用新教材时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经验和做法也各有千秋,所以,陈其鼓励与会代表充分利用历史教学年会这个学术平台,积极交流课改经验,切磋思想,大胆探索。此外,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马文华也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欢迎辞。

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龚奇柱先生作了题为《对推进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的主题发言,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改革的精神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学历史课程改革

龚先生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当前,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要求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直面困难;历史课改需要有不同观点的碰撞,需要学界朋友间的友好切磋,所以在新事物面前,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积极进行理性的思考;

第二,正确处理历史课改中的一些关系

(1)继承、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从宏观上看,正在进行的新一轮课改是我国课程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阶段,它是在上一轮课改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这里就包含了一个继承的问题。新课改并非完全反传统,过去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还需要继承。另外,国外历史教育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如重视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倡导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就值得我们借鉴。但是,继承、借鉴代替不了创新。创新是历史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和历史教学不断发展的动力。新课改倡导的创新是在继承、借鉴优秀传统和经验基础上的创新。(2)历史课程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新一轮课改没有否定要注重书本知识和知识传授,只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的倾向。提出三维目标,并不等于淡化基础知识。许多历史学家和历史教育家认为,“让学生积累最基本的历史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中学历史教材“应充分容纳历史知识,真正把历史知识当作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认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宝贵资源”。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历史知识的地位,另一方面,要用新的视野去审视历史知识,要区别哪些是最基本的、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益的。要懂得用什么方式使学生获得知识。重基础并不等于让学生死记硬背、重复训练。(3)历史课标、教材与教学的关系。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它提出的是全体学生都能达到的最基本的课程目标。它对历史教材的编写和历史教学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历史教材编写要依据课标而不囿于课标。要根据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确定课程内容,并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进行再创造。历史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要创造性地、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在把握课标精神、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筛选、重组、灵活地组织教学。历史教师还要善于将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问题作为课程内容。(4)理念的前瞻性与现实可能性的关系。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在课改过程中的基础和条件不尽相同,所以,各地应从国情、区情、校情、历史学科的实际地位和教师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对待课改的有关要求。课改进程中出现困难和困惑是正常的,正确的态度是要坚定课改信念,努力朝着历史课程改革要求的目标前进。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解决问题时切忌“四面出击”,应该是在一个时期内集中解决一两个历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

第三,修订历史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历史教材质量

(1)修订和完善历史课标。在修订历史课标时要根据四年来的课改实践,在多方听取、认真研究广大历史教育工作者意见的基础上进行。课标应该为编写不同风格的历史教科书留出更大的空间。另外,对课标地位、作用的提法宜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相一致。(2)打造教材编写队伍,不断提高教材质量。历史课程改革给历史教材编写队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历史教材编者要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教材编写组应是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要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专家学者和一线的历史教师学习。在学习中创造,在创造中学习。历史教材的多样化不是多套(本)化,“多样”指教材特色的多样。各套历史教材都应具有自身的特色。特色是先进课程理念的具体表现。历史教材的修订要根据一线教师提出的带普遍性的问题,处理好主题与时序的关系,使教材反映历史发展的自身逻辑;处理好教材的前沿性与科学性的关系;要认真研究如何使历史教材不仅符合学科体系的逻辑,还要符合学生的心理逻辑,符合包括体例结构系统、文字系统、视觉符号系统、练习系统在内的编写逻辑。

第四,聚焦历史课堂,把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1)历史课堂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历史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要通过历史课堂。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实现。(2)依靠改革,走出历史学科困境。现在,历史教学中一些教师的照本宣科、灌输知识、机械训练和学生的死记硬背等不良做法,严重影响了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也影响了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形象,影响了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的地位。只有依靠改革,历史教学、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师才能走出困境。就全国多数地区和学校的历史教学而言,当前应有针对性的集中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要变“记忆型”的历史教学为“思维型”的历史教学,变传递历史知识为中心为以对话为中心,让学生喜欢历史课,让历史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二是要克服历史课满堂问答、学生小组讨论频繁的形式主义倾向,使教师的教学策略与教学目标相统一。历史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并不等于学生主动参与。不具开放性、挑战性、探索性的简单问题也让学生小组讨论,只不过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给历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历史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历史教师要围绕教师的师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研理论、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方面进修提高,要重视以教学案例为载体进行教学反思。要加强历史校本教研,要善于把历史教学中的困惑变成问题,把问题变成课题,通过校本教研和教育科研将问题解决。

第五,重视历史课程实验的总结,认真研究问题,推广实验的经验和成果

(1)搞好实验总结是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历史课程专业人员和实验教师的共同任务。(2)要搞好阶段实验总结和实验周期总结。

第六,整合历史课改专业队伍的力量,尤其要充分发挥历史教研员在课改中的作用

(1)整合历史课改专业队伍的力量。广大历史教师是历史课改的主力。历史课改的专业队伍除广大一线历史教师外,还包括历史课程编制的专业人员、教材审查专家、高校历史课程研究专家、历史教研专家、出版社和历史教学传媒的专家。上述专家在各自的工作(研究)领域,对历史课程改革都有着重要作用。要提倡上述几支专业队伍人员的相互对话。(2)要充分发挥历史教研员在课改中的作用。在历史课改进入全面推广的今天,广大历史教师面临着如何操作的问题。要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除继续发挥高校专家的重要作用外,还离不开各级教研机构和历史教研员的具体指导。《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教研机构要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在教研员的三项任务中,研究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指导作用,即专业引领作用,也才能真正满足教师的需要,为教师服好务。这是教研员职业特点决定的。教研员要引领教师研究国内外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科教育发展的趋势,研究不断更新的教育思想,研究课程标准和区域内使用的多种版本的历史教材。教研员不仅在职业道德上,还要在学识、研究上成为教师的榜样。教研员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和完善的能力结构,这种能力包括历史教研的组织协调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新一轮课改中,历史教研员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或直接参与课标制定的研究,国家教材、地方教材的编写;或与历史教师一起研究怎样调整、重构、改进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怎样对这些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拓展、整合,怎样开发校本课程,怎样把理想的课程形态、文本的课程形态变成实践的课程形态和经验的课程形态。这都加大了教研员的研究责任。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也进一步加大了教研员的责任。“专家引领”离不开教研员,“同伴交流”离不开教研员,“教学反思”更离不开教研员的指导。在指导教学反思中,教研员要帮助教师强化反思意识、知道反思内容、掌握反思策略,帮助教师带着问题研究(行动研究),帮助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历史教学实践,使教学行为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要求教研员在同教师的对话中,对教学中的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

此次会议正值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此,大会特别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主任李伟科介绍了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对抗日战争的表述问题。日本历史教育者协议会委员长石山久男先生也做了主题发言。他指出,中日两国的历史教育交流早在1983年就开始了,这要比中日邦交正常化还要早,日本教育者协议会为反对右翼教科书在日本国内做了很多工作,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做出了贡献。

大会论坛部分包括书面论文交流、小组讨论和大会自由发言等环节。大会还举行了2005年度全国历史教学优秀论文评比活动,评出了一、二等奖,并为获奖者颁发了证书。在另一个环节──小组讨论和集中发言过程中,代表们畅所欲言,把各自在课改过程中积累的经验、遇到的困惑及意见、建议等提了出来,大家共享信息、研讨对策。同时,代表们的发言也集中反映了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评价等领域取得的新成果。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许多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被更广泛、迅速地运用到历史教学上,其中很多是一线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大胆探索、创新的成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创新意识正在不断增强。

华东师大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聂幼犁就上海市二期课改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业评价的做法做了介绍;广州市教研员何琼介绍了一种评价开放性试题的新方法──SOLO评价法。另外,来自日本青山学院的鸟山孟郎先生也介绍了日本国内在学生学业评价方面的做法。广东省历史教研员魏恤民作为首批高中历史课改实验区的代表,对广东省高中历史课改实施一年来的情况进行了汇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