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刘永红:以“内容标准”
翟亚红:以研究性学习为
张逸红:以乡土史教学为
陈立红:中国要欢迎强盗
张红:新课程改革下口述
南向红:历史课堂情感态
张逸红:提倡乡土关怀,
吴建红:戊戌变法成败活
陈红:关于日本“南京大
刘永红:优秀教学设计之
最新热门    
 
刘永红:岳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6:52  来源:刘永红
 

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Ⅰ)

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20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中学 刘永红

 

教材分析

本课在《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本课不少内容在初中人教版《世界历史》第一、二册已出现,如“工业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等。初中课本侧于史实的描述,高中的则重在理论的阐发,比较抽象,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晦涩,学生不易掌握,但蕴含丰富的思想教育内涵。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历史有了一定的感知,与初中学生比,他们思维更活跃,自学能力更强,归纳、演绎推理能力以及运用逻辑法则进行正误判断的能力有很大进步,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利于在本课开展难度较大的感悟式、探究式等自主性学习。

 

课程目标

 

1.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增强对社会主义前途的认识。

 

2.能够简述《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并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发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局限性,推导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立足社会生产力的实际,与时俱进,不断丰富。不迷信,不盲从,培养有健康人格和富于创造力的公民,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

 

3.了解作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分析得出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还远远没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深刻领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从而得出“巴黎公社革命的爆发具有偶然性”这一结论;吸取其经验教训,意识到无产阶级的解放不仅仅是一场革命,还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感受巴黎公社革命的首创精神和火热的红色激情。  

 

教学设想

 

根据以上分析以及不同特性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教学时段和未知的教学实践,预设了以下四种教学方案:

 

方案一:引入历史→体验历史→探究历史→感悟历史,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个理论性较强的问题,竭力将趣味性、通俗性、知识性、教育性融为一体,为学生提供一种唯有通过历史这个学科的学习才能获得的体验和启迪,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读懂历史,提升独特的学科智慧的发现与欣赏能力;(适合于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集体)

 

方案二:教师用有感染力的语言简扼介绍一些背景性材料,然后请学生自己阅读课本,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最后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收获启示,既让学生有静思默想“沉浸浓郁,含英咀华”的过程,又充分利用了教学过程中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展开时效性教学;(适合于学习自觉,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集体。)

 

方案三:课前学生以研究小组为单位预习课本,产生疑问,自查资料,得出结论,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发现及学史心得,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一种探究与合作的课程文化;(适合于思维活跃,以城镇学生为主的学生集体)

 

方案四:教师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搜寻资料,如数据、图片、录像、音乐等,然后引出思维→出示材料→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通过让学生阅读生动、翔实的材料,接触不同观点的资料,拓展学生的视野,给学生提供探索契机,让学生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思考问题,提高历史辨析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适合于学习上较被动,但长于思考的学生集体)

 

 

 

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仅阐述方案一的操作过程。

 

教学流程

 

一、引入历史

 

出示人物肖像:《爱因斯坦》、《马克思》

 

师:犹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历史课本上提到的就有两位,他们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一位是自然科学界巨人——爱因斯坦,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这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另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到的人文科学界巨擘——马克思,他的名字与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密不可分。今天我们讲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讲“三个代表”,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问题意识,构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教学。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新旧知识同化的过程,因此,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对新内容生长点的找寻与把握。]

 

、体验历史

 

(创设情境:将学生假设为19世纪30、40年代的工人)

 

师:(对全班男同学)三年前你们开始跟师傅学织布。打杂一年,跟师一年,无偿替师傅干活一年,现在终于拥有当师傅的可能了。放眼一看,社会上开始用机器织布了。机器织出的布又快又好又便宜,人们争相购买。操作机器不必有很高的技能,你们的技术用不上了,只能去工厂应聘谋生。这间工厂只需5个工人,你们却有30人去竞争。工厂主给仅够你们勉强维持生活的报酬。

 

有男生表示报酬太低了不会干。(提醒:家里有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孩和正愁没米下锅的妻子。)个别男生表示愿意干。

师:你们直觉是什么毁灭了你们的“幸福生活”的?

生:机器!

结果砸毁机器的卢德运动在全英蔓延开来。

但由于有些工厂使用报酬更低的女工和童工,他们的产品售价更低,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因此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学生的认知不是从理论开始,也不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唤醒、激活他们已有的情感积淀,使遥远的情感变得亲切,过去的事件仿佛就在眼前,从而为新内容的扩展与延伸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探究历史

……

 师:大家都觉得那种社会不合理、不公平,请你们描绘一下自己心中的“理想国”。

师:可以参考课本上当时那些天才们的设想。

 ……(5分钟)

 师:他们批判现实社会,追求一种公平和谐的美好的理想社会。我们把资本主义的未来社会形态称作“社会主义”。

现代社会主义之父——马克思,为工人们构设的未来理想社会又是怎样的?

生:生产资料公有,消灭阶级对立……

师:怀着对人类、人类命运走向的深切关怀,马克思用自己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研究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和确切作用。他根据自己的研究坚信:未来的社会将是将生产资料全归生产者所有,创造一个不会再有无产者和有产者的世界,建立一种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适合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

空想社会主义者希望通过什么方式改造社会以达自己的理想?

生:国王或富人来投资建设他们设计的社会组织。(课本)

师:马克思的主张又是什么?

生:无产阶级革命……(课本)

师:1848年他与其终身朋友恩格斯合著了《共产党宣言》,他认为:有产者不会主动放弃他们的工厂和机器,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废除私有制,使人类社会从一种社会结构转化到另一种社会结构——社会主义。所以要赢得社会主义的美好社会,靠的是工人自己本身的努力,而不是富人捐助。

……

问:工人们认为太低的工资,但也会有人肯干。一个地方的人不干,另一个生活水平更低的地方的人愿意干。这个国家的工人不愿干,另一个国家的工人可能有人肯干,怎么办?(随机)

师:所以马克思教导说,要改善工人的恶劣状况,只有联合起来,不仅一个地区的工人,甚至也不只是一个国家的工人,而是全世界的工人联合起来。

通过以上的对比,大家发现空想社会主义者同马克思的观点有哪些不同?

生:前者主张和平改良,后者主张革命……

问:为什么把圣西门、傅立叶他们叫作“空想社会主义者”?(随机)

 师:他们精心设计的理想社会将如何取代现存社会?他们几乎未认真考虑过,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他们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者”。

 师:马克思不仅是理论家,还是鼓动家和组织者。他在1864年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即通常所称的第一国际方面起了主要作用。这一团体接受了马克思关于无产者为了以社会主义方式改革社会而夺取政权的纲领。

 革命的理论源于革命的需要,革命的实践验证了革命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运用是1781年的巴黎公社革命。请结合初中所学,自己阅读教材第104~105页。

……(5分钟)

师:请问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生:资产阶级的血腥镇压。(课本)

师:有道理。但也有不少历史学家认为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命中注定”的。在进行巴黎公社革命时,法国正处于两次工业革命之间,资本主义制度还在蓬勃发展中,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还远远没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马克思就认为巴黎公社是“在特定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

[初中已学过相关内容,加之本节理论性较强,所以进行的是一种生成性的,通过对话展开的教学。开始时,探索的步子小一些,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投入与参与,然后,不断增加创造性因素让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诱发探索与思考的兴趣,并在这种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收获,有一些成就感。同时我认同:只有气氛的活跃,而没有屏神凝思和自我反刍的历史课堂不是健康的历史课堂。所以留有10分钟由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来学习相关知识。]

四、感悟历史

 

 

师:你们是怎么看今天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了,社会主义好像正在走向衰败。(初中知识与已有体验)

师:笼统地看好像如此,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成就举世瞩目,马克思主义正在经受空前的考验,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招致的各种灾难与局限的思考研究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必然会产生的结果。

工业革命赋予资本家统治权力,工人则沦为受奴役的对象,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制造了社会的巨大不平等和带来了深刻的分裂。资本主义社会不是一个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得到充分自由与发展的社会。

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不仅需要一场革命,还需要不断去斗争、创造,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

问:前面提到 “三个代表”其实质是马克思主义,请问一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东西还能动吗?(随机)

师: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但不是“唯一科学的理论”,既不“空前”也不“绝后”。20世纪的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有“三个代表”,就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不断丰富。

播放《国际歌》(全班跟唱):歌词随着雄壮的歌声缓缓升起:“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要为真理而斗争……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课本第129页附有歌词)

[“载情于信息,抒情于技术”,让学生投入地感受那红色的激情。倡导思想的独立与多元,用科学批判的眼光衡量一切,不迷信,不盲从,培养有健康人格和富于创造力的公民,让历史课堂焕发出时代的活力。]

课堂反馈

(小组合作)

三大工人运动

工业革命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巴黎公社革命

 

 

 

 

 

 

 

 

 


结合上面图表,各小组参阅教材展开讨论交流,然后选派一名代表准确地讲述出图表所呈现的内在联系,最后用一句话概括本组的学习认识。

课后学习

1.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

 ①《读懂马克思》王锐生、黎德化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②《写给大家的简明世界史》[英]恩·贡布里希著 张荣昌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③《人类的故事》[美]房龙著 秦立彦、冯士新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④《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李宏图、沐涛、王春荣、卢海生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⑤《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 吴象婴、梁赤民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⑥世界历史  http://www.zip.vip.sina/index.html

⑦历史纵横    http://www.freehistory.net/default.asp

⑧历史时空   http://www.historytime.126.com

⑨历史回廊   http://home.onlie.tj.cn/hepu

⑩中青网史海泛舟   http://www.cycnet.com/history

……

2. 填学习进步卡:(读史心得)

书名或文章:                                 

                               

                                

                               

                   

                                

                                  

                             

                              

                        年 月 日                             

 

 

 

 

 


总计:3970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