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新课程历史九年级上模拟
新课程七年级历史段达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新课标四川省2005中考历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周明学:新课标下历史教
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初
刘向荣:如何在新课改中
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历史新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
最新热门    
 
新课标连载:美国的诞生和法国大革命

时间:2009-10-18 17:07:35  来源:佚名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十三个殖民地,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来克星顿的枪声,华盛顿,《独立宣言》的发表,萨拉托加战役,1787年宪法等基本史实,进而掌握美国诞生的概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通过美国独立战争以弱胜强以及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美国诞生的过程。

    本课的难点: 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美国独立战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利用教材“导入框”中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导入新课。也可先把美国国旗的图片挂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投影仪打在屏幕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美国的国旗有何特点?学生回答后,由教师解释: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一个星代表一个州,50个星代表现在美国的50个州。当今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是就在200多年前,它还是英国的殖民地。那么,美国是怎样诞生的呢?华盛顿又是一个怎样的历史人物呢?导入新课。 

    3)讲授新课:

    一、“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发展”: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然后讲述:美洲最早的居民印第安人,与从欧洲来的大批移民共同开发,北美13个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比较发达。南部种植园经济,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种植园主既是地主、奴隶主、又是农业资本家。

    教师再提出问题:“北美大陆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怎么又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呢?”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从欧洲到北美殖民地的移民主要是英国人,其次还有德、法、荷兰、瑞典等国人。他们经过长期开拓和经济的频繁交流,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成为统一的语言,这样由来自欧洲移民融合成的新民族──美利坚民族就形成了。

    二.“来克星顿枪声”:

    建议让学生先阅读本目课本内容及插图《波士顿倾茶事件》。教师指出:北美人民对英国把北美殖民地作为它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竭力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满,反抗斗争日益高涨。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成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导火线。“英国政府面对北美人民的反抗采取了什么政策呢?”教师提出问题后指出:是严厉的高压政策,北美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组织起来准备武装斗争。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开始。

    三.“《独立宣言》的发表和独立战争的胜利”

    主要讲了三个问题:

    ①是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②是美国宪法的颁布及联邦政府的成立;

    ③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这一目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会给他们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因此,老师要帮助学生分析教材,抓住主要线索,明确美国诞生过程的重大事件和年代,如战争的爆发,建军、宣布独立、转折、胜利、英国承认独立、宪法制定及联邦政府的成立等。

    教师讲到华盛顿时,可以提出问题:“华盛顿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让学生看课本插图《美国总统华盛顿》后可做适当补充介绍。

    讲到《独立宣言》发表时,请学生阅读课本宣言节录部分原文,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评价《独立宣言》?”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历史思维的能力,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可作如下小结:《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北美脱离英国独立和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后来把每年的7月4日定为美国独立日;《独立宣言》的进步性,表现在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摆脱民族压迫的要求,包含了资产阶级对于民族独立,民主自由的主张。


    对于战争初期美国处于不利地位,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说明,让学生对独立战争的艰苦性有一定认识,但不必花费太多时间,可事先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画好一个《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美力量对比》的表格。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美力量对比

国别         英国      美国
 
经济   老牌殖民国家   年轻国家
 
人口  连同殖民地在内共3 000万    不到300万
 
军事   有强大舰队,军需品充足   无海军,物资奇缺
 
性质      非正义        正义
 
    讲到战争进程时,先要备好“美国独立战争形势图”,让学生指出战役地点“萨拉托加”的位置,然后教师启发性地分析出这次战役的意义,这次战役不仅增强了美国人民争取战争胜利的信心,也为美国人民的抗英斗争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从此,美国独立战争由防御进入了进攻。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又取得了重大胜利,英军被迫投降。教师向学生指明: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后,双方的战斗实际上已经结束。但两国间的战争状态并没有结束。直到1783年,美英代表在巴黎谈判,签订了《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脱离英国独立。

     关于1787年宪法的制定和联邦政府的成立,教师结合课文简要讲述,向学生交待清楚即可,不必过多展开,教师只要说明:美国独立后,在1787年制定了一部宪法,历史上称“1787年宪法”。根据宪法的规定成立了联邦政府。让学生阅读课后“自由阅读卡”,加深理解。

    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教师启发性提问,让学生分析思考独立战争的意义、影响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如下:

①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②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四、最后教师可归纳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首先,启发学生分析战争初期美英双方力量的对比,美方处于不利地位,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然后启发引导学生对比中国的抗日战争,都是一次以弱胜强的民族战争。使学生认识到,在战争胜败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也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学生的识别战争性质和培养学生辩证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学生回答并小结如下:①战争的正义性。②人民群众的积极参战。③法国、荷兰等国的国际支援。

    4)全课讲完后,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美国独立战争简表》展示出来,让学生逐项回答,作为本课的总结。 (使用VCD)

美国独立战争简表

时间
 原因
 领导阶级
 经过
 历史意义
 
1775
~1783年
 1.北美经济的发展;2.英国的殖民压迫
 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阶级(代表人物:华盛顿)
 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3.独立:《独立宣言》发表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1.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2.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5)练习:作表格如《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英美力量对比》、《美国独立战争简表》,将课文有关内容加以归纳和整理,便于记忆和掌握。

6)作业:. 回答“动脑筋”的提问,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启发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并抓住决定性的因素。
 
板书设计:

爆发──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建军──大陆军,华盛顿(1775年)

宣布独立──《独立宣言》发表(1776年7月4日)

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承认──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1年)

成立政府──《1787年宪法》制定,联邦政府成立(1787年)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本课的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法国大革命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运用影像资料,让学生从资料中得到感性认识,从而自然进入新课学习。

    3)讲授新课:

    一、法国大革命

    法国大革命应抓住“原因”(背景)、“进程”、“意义”三个环节。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教材虽已弱化,但从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以及了解革命领导阶级和主力军的角度考虑,必须讲清楚。这实际上也是理解全课的关键。革命的爆发实际上是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法国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两幅图得出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工匠、城市贫民、农民(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主力是人民群众)与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间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投影:

 

 

    二.法国大革命的进程。

    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应抓住如下几个重要环节(投影)

    讲“攻占巴士底狱”时,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插图,并提问“人民为什么攻占巴士底狱”?学生思考后,教师应讲清三点:一、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势力的象征;二、这一事件是革命开始的标志;三、人民群众是法国革命的主力军(联系法国人民的处境,指导学生理解。这是法国革命的突出特点)。讲“人权宣言”,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人权宣言》的引文,结合《权利法案》、《独立宣言》让学生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教师可提示从进步性、阶级性两方面思考。

    讲“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可由教师直接叙述,但要强调一点,法国革命开始并没有立即废除国王,而是结束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保留了君主统治,说明法国革命是一个前进的过程。
 
    讲“罗伯斯庇尔掌权”,教师先介绍雅各宾派的由来,再叙述罗伯斯庇尔掌权的背景。再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概括罗伯斯庇尔等人采取的措施。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评价雅各宾派的措施”,最后教师说明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而不是资产阶级的失败。

    三.法国革命的意义

    教材用了“摧毁”、“传播”、“很大影响”三个词。前半部是强调了这次革命的国内意义,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就规模而言,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

    2、人民群众显示了伟大力量,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不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使革命得以彻底进行;

    3、大革命结束了法国一千多年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教师可引导学生回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北美独立战争,指出前者结果是建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联合专政,后者建立的是资产阶级和南部种植园奴隶主阶级的专政。教材后半部强调的是其世界意义。教师应指出:这场革命震撼了整个欧洲的封建制度,并给以沉重打击。它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因而具有世界意义。列宁曾说:“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服务的那个阶级,给资产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为了加强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和巩固前面所学内容以及总结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活动与探究”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示从原因、主力军、领导阶级、进程特点、意义等方面思考。

    四、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教材线索较为清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可以概括为:

    1.拿破仑上台。投影拿破仑画像给学生一个直观印象,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补充材料,再由教师简要介绍他的突出才干,然后提问“拿破仑为什么能掌权?”,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不能单纯归结为他个人的杰出才干,更重要的是当时法国政局动荡,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从而得出“时势造英雄”这个观点。

    2.拿破仑帝国及其内外政策。这一问题教师应把握三点:

    ①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前提示,掌握帝国成立的时间、背景和性质,并指出帝国的性质是一个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权,理解这一点,关键是正确掌握帝国采取的内外政策。②内外政策。对内颁布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法典》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对外打击反法同盟,在初期是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战争,指导学生看课本《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指出拿破仑打到哪里,实则资本主义便开始渗透到哪里。引导学生看教材“自由阅读卡”。后期变为军事侵略,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同时也损害了他国人民的利益。

    五.关于拿破仑帝国的覆亡

    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小字部分,了解滑铁卢战役和拿破仑的流放,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拿破仑帝国覆亡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是由于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战争使法国国内矛盾激化,但其根本原因是当时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远远大于资产阶级势力。

    分组讨论“如何评价拿破仑”,一方面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评价人物的能力。最后教师归纳:

    4)巩固小结:教师点明本课主题,归纳线索点拨两个子目间的关系。

    5)练习: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归纳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深入、牢固地掌握知识,学会处理复杂学习内容的方法。

    6)作业:下面两人分析拿破仑事业成功的原因,谈谈你的看法。

    男生:拿破仑能成功完全是“时势造英雄”与他个人的能力没关系。

    女生:不对,拿破仑完全凭借自己的本事成功的,是“英雄造时势”。

板书设计:

一、

二.法国革命的意义

三、拿破仑和他的帝国
 

 

                     第14课  “蒸汽时代”的到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理解工业革命最先从英国开始,后扩展到欧洲、北美的基本线索。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读图、阅读,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培养学生比较、判断推理能力和初步使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瓦特与蒸汽机;工业革命的影响。

    本课的难点: 工业革命及其影响.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 瓦特与蒸汽机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可以从学生们自身所穿衣服的质地、成衣工序和成衣方式说起,能激发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兴趣。收到使学生轻松、兴奋入题的效果。接着可以提问:你知道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器是什么时候、在哪个国家、由谁发明的?再引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学习、解决以上问题,然后师生共同确认: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纺纱机是1765年由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的,命名为珍妮机。

    3)讲授新课:

    一、瓦特与蒸汽机

    教师在引导学生知道有关珍妮机的基本史实后,还要注意点拨以下两个问题:

    ①你了解英国吗?(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谈18世纪的英国);珍妮机的问世是不是偶然发现?为什么?借此加强学生对前后所学历史知识的紧密联系,引导学生系统理解历史知识,并留给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

 

    ②珍妮机问世后在英国生产领域引起怎样的广泛影响?第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承前,第二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启后。教师在学生找到答案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起点,点燃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的星星之火。能不能成燎原之势?教师可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从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作适当补充,突破教学疑难。假如最先发明的不是珍妮纺纱机,假如珍妮机被发明在当时的中国,情况会怎样?为什么?这样就自然地将学生导入“动脑筋”问题。最后教师结论:工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棉纺织业,是英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 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师在从第一目过渡到第二目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珍妮机发明的历史中回到现实,从身边熟悉的工厂机器谈起,比如最早的机器是棉纺机器,随后各行各业形形色色的机器诞生了,机器诞生的价值是更大限度地创造社会财富,推动时代进步,其关键是机器能转起来,是什么力量驱动机器的转动呢?学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样的(如人力、风力、水力、电力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答案灵活应变,巧设悬念,自然地将学生带回到二百多年前瓦特与蒸汽机的改良,帮助学生理解“蒸汽时代”。

    教师在处理重点目内容时,可采用谈话法教学。从蒸汽机改良前后驱动机器的动力及其利弊开始对话,从师生对话中使学生感受瓦特改良蒸汽机的时代价值,激发学生意气风发的积极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大胆揣测学生心理,也许有些同学心想:“我要是生活在二百多年前多好啊,说不准我也像瓦特先生一样有伟大的发明,将人类带入一个新时代”。教师质疑后,学生的声音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认可,一种是不一定。教师在引导的基础上确认:也不是所有的生活在二百多年前与瓦特同龄的人个个都像瓦特那样有伟大的发明,瓦特之所以有伟大发明虽然是时代的产物,但跟他个人努力分不开。指导学生阅读,完成动脑筋问题。

    接下来教师可调动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想象一下当时英国工厂的生产情景:轰隆隆的机器声不分昼夜,各种各样的商品堆积如山,步履蹒跚的人力畜力车辆能不能满足机器生产运输的需要?应该怎么办?教师层层推进地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循序作答,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学生知道有关轮船、火车发明的基本史实后,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适当点拨两个问题:

    ①指导学生读火车想象图,启发学生对图像和现代火车的印象形成对照,明白事物发展都有一个渐进过程。

    ②组织学生讨论: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机车后,铁路交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无时无地不在享受火车为我们提供的便利,除此以外,铁路给人类社会还带来了哪些影响?      -----50----

    课文最后一节可以作为教师小结内容,教师应注意本课知识的整合,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感知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转变。解释清楚工业革命的影响。为后文教学埋下伏笔。

    4)巩固小结:指导学生学会横向、纵向联系的方法,比较、对照历史,使学生能够比较灵活、系统、全面地感知、理解、运用历史知识。比如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学生较难理解,可以指导学生横向联系,结合中国近代史分析工业革命后的英国是如何将闭关自守的中国转变为英国殖民侵略对象的。

    5)练习:据说,瓦特小时候看到水壶中的水烧开时,蒸汽顶开壶盖,受到启发,激起了他的探索欲望,最终促成他的伟大发明。你对这一说法怎么看?。

    6)作业: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活动课三 我看拿破仑

    方案:讨论──命中注定的灭亡,还是历史的必然

    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拿破仑每天大量地读书、骑马、外出,并口述自己的历史。他经常不断地谈到滑铁卢,曾试图找出滑铁卢失败的原因,并且认为如果不是由于完全不能预见到的偶然性,如果他还有从前的在各次战争中死去的元帅贝西埃、拉纳,如果他有缪拉,那么战争的结局就会改观。但最后还是颓然说道:“这是命中注定的,因为就算有这一切原因,那场仗本来也是该我赢的!”

    滑铁卢战役是反法同盟给予拿破仑的最后的致命一击。战役后在资产阶级议会的逼迫下,拿破仑签署了退位诏书,从而结束了史称“百日王朝”的第二次统治,拿破仑被囚禁在位于赤道以南、孤悬于大西洋上的一个英属火山岛──圣赫勒拿岛,直至1821年5月5日逝世。是天意决定拿破仑的失败,还是其各项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带来的必然,让我们收集材料,进行探讨,并召开一个小小的讨论会。

 

    【找一找,议一议】

    要认清拿破仑最终失败的原因必须要分析拿破仑统治时期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看它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民的意愿。请同学们行动起来,去图书馆、阅览室,上因特网,广泛搜集有关拿破仑的材料,无条件的学校请老师提供参考资料,以利于同学们分析、参考。

    首先,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按照同学们各自的意愿将全班同学分为两个大组,一组认为拿破仑的失败是命中注定的,一组认为拿破仑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其次,组内将自己找到的材料互相交流、归纳、整理,并自荐或推荐三位同学作为组的讨论代表。

    【说一说】

    在做好各项准备的基础上,我们来召开一个讨论会。

   (1)在班组营造一个良好的讨论氛围,黑板上写上讨论的主题,四周可贴上同学们亲手画的拿破仑一生历程的漫画,桌椅按各组人数面对面的摆放,两头设讨论席并分别放上标牌。

   (2)讨论课程序:先选举出一名主持人,由主持人主持讨论。讨论中两组代表交替发言,同组同学可进行简短的补充。

    注意问题:讨论中双方应注意有理、有节,相互尊重;发言中必须注意用充分的事实根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不能泛泛而谈,不着边际;补充说明的同学应举手得到主持人同意后方可发言。

   (3)总结点评:讨论课的过程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过程,是锻炼学生演讲能力的过程。老师应在讨论课结束后进行点评,表扬其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去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

    【写一写】

    中国古代史上有一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人物项羽,在战后也曾发出过其失败“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的感叹。他们都曾有过辉煌,为什么失败时都产生这种心理?拿笔来写一篇分析文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