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新课程历史九年级上模拟
新课程七年级历史段达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新课标四川省2005中考历
佚名:新课程历史教师需
周明学:新课标下历史教
新课程下教师课堂管理初
刘向荣:如何在新课改中
主体性教学模式在历史新
新课标下对历史教育现实
最新热门    
 
新课标连载: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时间:2009-10-18 17:07:38  来源:佚名
 

新课标连载: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教学目标]

 

本课是活动课,教学目标即课文中的“活动目标”。

 

[重点和难点]

作为历史课中的活动课,教学活动的重点应当围绕世界古代文化的学习,扩展视野;还要通过活动让学生得到合作、选择、表达的训练。不能只想到活动训练而忘记历史学习的任务。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埃及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文明、罗马时代相关多媒体、历史挂图

 

[教学过程]

 

(一)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选材

 

学生进行本节活动课的学习,会面对大量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选择或分工时接受的地区,进行选材。世界古代文化可以根据埃及文化、两河流域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希腊文明、罗马时代等分类。

 

指导学生在选定的区域,根据自己确定的专题再分类。因为各个地区的文化五彩缤纷,都系统的进行收集和介绍也是无法作到的,因此可以根据地理区域说明、宗教背景、世界遗产、旅游文学、旅游交通、古迹图片、人物传记、古代建筑等类别进行分工收集。也可以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考虑下列专题:四大文明古国古今对照、丝绸之路与中外交往、希腊神话对世界文学的影响、罗马竞技场与奥林匹克精神。

 

指导学生选材时不能仅仅凭个人的感觉与好恶,而应当从历史学习的角度,注意收集有历史意义的文字和图像资料。要选择历史价值高的资料,例如时间最早、面积最大、具有特别事件、转折意义、结束标志等等的资料。

 

指导学生特别注意在收集的过程中学会资料的分类保存,图片与相关文字说明的同步收集,以免最后无法整理和说明。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来源选择分类保存的方法,例如文字和图片资料的复印用文件夹或信封袋;有条件的学生进行网络资料下载,或数码相机拍摄,或扫描保存,也得有电脑中的文件夹;无法复印与扫描的书籍用纸条别在需要使用的页面里。

 

(二)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编辑文字材料和撰写图片说明

 

世界古代文化有大量资料。从课堂展示的角度看,每个组每个学生准备的资料就只能是一部分。因此应当根据自己的资料收集方法和展示方法,对文字资料进行编辑,对图片资料加以适当的说明。这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功。

 

首先,从历史资料的角度,所有文字和图片说明都得有基本的历史要素,即要有历史发生的时间、地点、简单过程、结果的简介。对于世界古代文化而言,要特别注意正确注明公元前后的时间,注意标明古今地名对照,注意选择有价值的事件作过程介绍。

 

其次,历史事件、人物、地点等,都得有历史评价。评价一般可以从“最”入手。也可以是事件的性质,对地区文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影响,以及国际影响。要将评价作为“画龙点睛”看待。要学会简短、正确地评价历史事件。

 

第三,说明的文字要统一、规范。世界古代历史上,人名和地名的翻译很多种,因为考虑到世界各地文字差别,又考虑到古代外语和现代

 

语的区别,还考虑各种版本书籍先后选择使用的不同译名,因此不能要求学生去考证,只要求学生能够做到自己文字图片资料的前后一致,最好是根据一本规范、标准的书籍,统一名词的翻译。

 

 

 

(三)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如何展示成果

 

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方法要根据学校可以提供的条件。有几种方法提供学生选择。一是学校橱窗里陈列的方法。需要做成展板,事先要让学生量准学校橱窗的大小尺寸。二是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机展示学生的成果。所有参加展示的图片图书根据使用的先后顺序整理好,也要保管好。三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展示。要让学生们事先准备好,保存在计算机里,教师事先看一遍,以免课堂上出现技术故障。

 

这个活动课涉及的内容,时间久远,地点也多,因此应当教会学生如何在展示成果的时候表达时间和地点概念。一般的说,有一张世界地图,在展示成果的时候标明地点是很好的方法;用一张历史年表做背景也是十分必要的。

 

展示成果会有一个或多个解说员,教师事先要进行指导。学生上讲台,教师主要指导学生特别注意控制时间,注意心态平静、仪态大方,注意使用历史术语而不要太口语化。最好事先练习一次。

 

要指导学生,展示成果的宣传稿,色彩和图案处理要得当。如果是复印的历史图片,只能显示黑白颜色,因此应当有彩色底版和彩色边框。色彩和图案都要尊重历史、宗教和民族习俗,形成对异民族、异文化的理解的态度。

 

 

 

第5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本课的难点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二、导入新课:

 

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导入新课。首先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三、讲授新课:

 

.1、“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大化改新”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用问题“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导入这一内容。教学时可按下列四个步骤:

 

(1)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国际上,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

 

“大化改新”的开始,教师可事先指导部分学生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

 

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教师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大化改新”是一场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4)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一位学生都发表自己的看法,每个小组再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开展学生讨论重在让他们学习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进行小组合作。

 

最后由教师小结: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

 

 

 

3.“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教材“动脑筋”问题: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还可以增加一个问题: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

 

4.学习“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这一部分内容时,建议教师首先向学生指出:阿拉伯地区是当今世界多极化政治格局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国家和伊斯兰教的源起和由来,对理解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本目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采用下列步骤:

 

(1)展示课件或地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阿拉伯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重要城市及阿拉伯人的社会情况。

 

(2)请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即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

 

(3)关于伊斯兰教创立的过程及阿拉伯统一的过程,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④兵临麦加城下,最终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4)伊斯兰教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5)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因为:①严格的一神教反映了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种一神教的信仰,极力贬低各部落在分裂状态下传统信仰的神,目的是以一神教代替多神教,反映了阿拉伯贵族统一国家的政治要求。它为建立

 

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②伊斯兰教是一种宗教、行政、军事三位一体的组织,这种组织为统一国家的形成提供了组织形式。

 

5.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寻访了古代的“日出之国”(日本)与“新月之乡”(阿拉伯),这两个国家与地区在当今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练习: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五、活动与探究―――假如你是7世纪40年代大和国的归唐使,请对比当时大和与中国唐初的社会状况,上书天皇,力劝他进行改革。

 

板书设计:

 

一、大和统一日本”:

 

(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

 

1)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2)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①创立伊斯兰教(时间、地点、教义等);

 

②在麦加城传教失败;

 

③带领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成功,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