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陈国兵:要重视知识细节
叶小兵教授听课随笔之讲
本网:叶小兵教授部分作
叶小兵:对历史教科书作
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
陈国兵:要重视知识细节
陈国兵:新课程下对教科
叶小兵教授:我的历史课
赵一兵:“标新立意”与
最新热门    
 
叶小兵:中学历史课教改革进展及思考

时间:2009-10-18 17:08:34  来源:叶小兵教…
 

叶小兵:中学历史课教改革进展及思考
                ——全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竞赛发言稿

 

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这次全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是在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次活动得到了各地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响应,有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选派了历史教师参加比赛。通过这次历史课堂教学比赛,使我们看到,教师们在教学改革的实际中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同时,也反映出在深入进行教改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解决,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渠道,因而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教学理念和观点的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落实、新编教科书的运用等,往往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课堂教学的质量展示出来。这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比赛,反映出当前历史教学改革的进展和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赛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和激励他们主动地进行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教师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时的导入,教师们就运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有复习旧课式的导入、提出问题式的导入、图片赏析式的导入、讲述故事式的导入、引用诗词式的导入、播放乐曲式的导入,等等,由此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使学生尽快投入到历史学习的情境中。而且,在一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教师一直是注意引导和调动学生,尽力使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当前提倡主体性教学,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就是其学习主体性的基础。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提倡创新精神,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他们发展的根基,是他们求知、探索的原动力。而且,没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就没有学习的创造性。因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2.注重引导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

从课堂教学的情况上看,教师们很注重使学生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采取多种方式,例如通过阅读、演示、议论、竞赛等方式,使学生投入其中,直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与教师配合与呼应,通过师生的互动和生生的互动,共同完成教学的任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学生的参与,是全体学生的参与,而不是只有个别学得好的学生参与。正是由于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彻底改变了教师满堂灌、一言堂的状况,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模式,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活跃而和谐的气氛。

这是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变化。过去我们曾经认为一堂好课,就是教师讲得好,或者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好。现在的观念发生了变化,一堂好课,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活动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如何,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因此在教学中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注重学生的思想活跃,态度积极,从而使其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3. 注重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这次课堂教学比赛,也可以说是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的集中展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争奇斗妍,既有传统的、常用的教学方法,又有新颖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不拘一格。其中,讨论、问答的方法被广泛采用,模拟、竞赛、游戏、角色扮演等方法,也比较多地用于教学活动之中,甚至还有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的教学方法。特别要指出的是,教师们很注重自己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有的教师在教学中还有意识地注意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此外,所有的参赛教师都能够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直观性、动态性强,反映出现代化教学技术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了较好的运用。

教学可以说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既然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既然是艺术,就要不断创新。科学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具体途径。在新编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已成为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尤其是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法无定法,法无止境。正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方法,才使得历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同时,现代化的教学不仅体现在教育观念的现代化,而且体现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4. 注重对问题的探究

从教学的情况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比较注重对历史问题的探究;教学过程的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经常是围绕、伴随着对具体的历史问题的研讨。无论是教师的讲,还是学生的议,很多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一些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重大的历史问题,以及较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可以看出,教师们对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着积极的尝试和实践。

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还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掌握认识历史的科学方法。这就需要给学生机会,引导他们进行独立地、自主地学习与探究。现在比较提倡研究性学习,以突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能够运用知识,妥善处理信息,学会分析推断,进行表达交流。对问题的探究,就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体现。

5.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

在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对历史材料的运用,采取多种途径,如运用投影、录象,分发资料卡、阅读纸等,向学生提供各类材料,包括文字的、图象的、统计的材料。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研习,师生展开对历史问题的论述。这样就改变了教学中仅仅是对教科书的释读,从而使学生了解具体、丰富的材料,拓展视野,更深入地进行历史的学习。

历史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是因为要直接观察逝去的历史是比较困难的,必须在掌握一定材料的基础上才能学习和认识历史。所以,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历史教学中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使学生学会运用历史材料。正是通过对材料的收集、辨析、推论,使学生了解历史的情况,提升阅读的能力,发展历史的思维,解决学习的问题。

6.注重历史与实际的联系

很多教师在讲述和分析历史问题时,有意识地与现实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联系,如联系当前国内国外的发展形势,联系本地区的具体实际,引出有关国际冲突、两岸关系、改革开放等话题,使学生通过历史的角度观察现实社会,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还有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安排了一些社会实践的活动,如社会调查、社会考察等,把历史学习与认识社会联系起来。

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割断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学习并不只是了解古人或死人的陈年旧事,而是在认识过去的过程中学会观察人类的社会,观察现实的世界。历史教学要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人生,贴近学生,这样才会有生命力。

以上几个方面,反映出当前中学历史教学发展的一些突出的特点,是应予充分肯定的。

 

目前,历史教学是处于改革与发展之中,正经历着转型和变化。可以说,历史教学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在这种形势下,老的问题如何处理,新的问题如何解决,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此次课堂教学比赛,就是一次探索的机会,从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值得注意。下面就一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1. 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

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或是讲授新知识内容只有10-20分钟。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是灌输式的教学,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

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教学大纲中概括为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历史知识的教学应该是基础,是不可以剥离出历史教学的;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2.对教学内容重点的把握

一堂课的时间有限,需要选定重点的内容,组织重点的活动,而重点活动是应该围绕着重点内容来设计的。但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是围绕着重点内容展开教学,而是舍本求末,或是就一些枝节性的问题组织讨论;或是对重点的内容轻描淡写,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其他的内容上。例如,在讲授一战、二战的结束时,对世界大战的结果、影响的分析和论述一带而过,却花很多时间谈论与战争有关的某一个事件;再如,讲授隋唐时期的文化,教师只是组织赛诗活动,让学生进行背诵唐诗的竞赛。这些都可以说是对教学重点的选择、发掘、组织的不合理。

教学没有重点,就不能带动全面,就没有突破,也就难以给人以深刻印象。而选错了重点,也就选错了方向。确定一堂课的重点内容、重点问题、重点活动,是教师在备课时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需要认真地考虑分析。在这方面,青年教师尤其要多下工夫,深入钻研和把握教材。

3.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虽然教师们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教学,但在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研究。例如,组织讨论、模拟、竞赛等课堂活动,如果学生尚未了解一定的知识或材料,这些活动能否真正展开?对于学生不熟悉的内容,最适宜的教学方法是什么?在教学时组织抢答竞赛,对学生训练的是什么?运用提问的方法,提问的关键是什么?把问题提给全体学生还是只针对一个学生发问?运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从课本上寻找知识点的讨论有无必要?等等。

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意义并不是在于形式上,而是在于如何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关键是为了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思考,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对历史进行认识。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围绕着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而展开的。在学生的活动上,要让学生动脑,而不是单纯地动嘴或动手。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的实际(包括课程、教材、班级、学生和教师的实际)选择最适当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而不是刻意模仿和简单借用某些方法,这样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

 
4.对教科书的使用

从教学的情况看,目前还存在着对历史教科书过分依赖的现象。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完全依靠教科书,不越教科书“雷池”一步,甚至是除了教科书上的知识点,别的一概不讲;有的教师还是在让学生简单地念诵书上的字句,圈点书中的知识点;有的教师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看书,然后就通过提问、抢答,让学生把从书中找到的知识点复述出来,等等。

这里有三个问题需要研究。一是在教学关系上,学生、教师、教材这三者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而学生是处于主体的地位的,教师的教学和教材的使用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因此学生不应被动地被教材牵着走。二是在教科书与教材的关系上,教科书是最基本和最常用的教材,但不是唯一的教材。教学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教学不能只是局限在教科书上。三是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材只是教学内容中知识的组成部分,而教学内容还包括能力培养、方法掌握、思想教育、情感发展等很多方面。教师的备课与上课不能只是局限在教材的使用上。

5.对电教技术的运用

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技术的方面,现在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运用多媒体技术如何与课堂讲授紧密配合,使师生的活动与技术的支持成为一种同步的过程,而不是分离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播放录象多长时间效果更好,要不要对影视材料进行剪辑?运用网络上的材料和影视文学作品于历史教学中,是否要有必要的区分和交待?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重点是不是放在记忆训练方面?如何克服技术上的干扰,解决操作上的问题,等等。

6.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道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教育是必要,但有的教师在这方面是有一些偏差的,例如,简单地提出一些口号,生硬地进行说教,不恰当地联系现实,甚至出现错误的观点,如抽象、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等等。

我们所教的是历史科学,史与论的统一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学的思想性是内在的,而不是附加的或外来的。因此,历史教学中的思想教育要有正确的导向,要贴切、自然,教师应当善于寓论于史,寓教于史,把历史教育中丰富的思想养分发掘出来,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

7.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功问题

这次参赛的历史教师,都是二三十岁的青年教师,虽然从教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具有了良好的素质,这是非常可喜的。但是,教学中也暴露出一些青年教师在教学基本功上的不足。例如,在专业知识方面,根底尚不厚实,讲述历史时还显露出“硬伤”,出现一些史实上、表述上的科学性错误;在材料的选择和舍取上,主观性较强,以至用了不适当的材料,甚至把野史的材料用于教学中;在教学语言上,有的教师还缺乏准确、生动、丰富,个别教师的普通话水平还有待提高;板书的书写还欠规范、流畅;教学技术的掌握还不熟练;应变的能力也比较弱,等等。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名好的历史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本领,需要对历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有扎实的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与总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