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陈国兵:要重视知识细节
叶小兵:对历史教科书作
叶小兵:历史教科书中对
陈国兵:要重视知识细节
杨志才 陈国兵:浅议高
赵一兵:“标新立意”与
叶小兵:历史课堂上的意
叶小兵:高中历史选修课
冒兵:历史教学情感目标
最新热门    
 
陈国兵:新课程下对教科书的再创作

时间:2009-10-18 17:21:36  来源:陈国兵
 

 

陈国兵:新课程背景下对教科书的再创作

《科教导报》2006年第1期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观认为,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资源,教科书只是编写者对课程标准的一种理解和创作,面对的是一个假设的读者群。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情境和学生群体千差万别,教师在使用教科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这种差异,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和课堂实际对教科书进行重新创作。

对教科书的再创作,指的是根据课程标准和学情需要对教科书结构和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和塑造。它不是教科书知识的简单扩容,而是对教科书的一种资源扩张,是对教科书的一种动态延伸。具体地说,就是内容和方法上的有针对性选择和优化,情感价值观培养上的有针对性塑造。在这种整合和重塑过程中,知识的基础性和科学性是最为重要的原则。

再创作概念的提出是新课程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的产物,它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备课,是集教科书重塑和课堂教学设计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形成过程,突出了教师在课程资源生成中的主体地位。它要求教师把研究教科书、研究学情和研究自己客观地结合起来,在熟知自己、了解学生、掌握环境的情况下对所选用的教科书进行整合,使其资源效能达到最大化。

以人民版新课程历史实验教科书《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为例,《课程标准》的学习建议为:

(1)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4)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探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人民版的编写者在尊重《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分三个小节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分别是:

(1)欧洲的联合:A、西欧经济的“黄金时代”;B、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C、货币王国的世界公民。

(2)发展的亚太:A、扩大的东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C、步步发展的亚太经合组织。

(3)经济全球化的世界:A、从关贸总协定到世界贸易组织;B、突破国家的界限;C、不甘落后的非洲;D、为了世界的发展。

 

 

在这里,教材对《课程标准》进行了大胆的创作和发挥,充分体现了人民版教材编写者的个性思维。

例如,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处理,教材以“突破国家的界限”为题,介绍了货币与金融的全球化问题,并未涉及《课程标准》中“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这一要求。对同属于体现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欧洲的联合”和“发展的亚太”,教材分成两节加以叙述,处理方法与《课程标准》也有很大区别。为了说明全球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教材还详细描述了非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的眼中只有《课程标准》、历史素材和一群假想的学生。这种创作只能理解为编者对课程教学的知识建议,它与《课程标准》一样都属于理性的东西,缺乏活生生的学习实践和感受。与编者不同,教师必须面对充满情感、个性鲜明、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必须考虑不断变幻的学情。因此,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必须对教材的上述处理进行第二次创作。

其中,有几个环节是必须考虑的。首先,要考虑到中学生对空洞的政治、经济概念的理解难度,要顾及学生的知识基础,将知识更为通俗和系统化,改变教材浓厚的学术气息。从宏观上围绕“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个概念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分析,突出知识主干。在此基础上描述“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各自的负面影响。其次,有意识地梳理相关知识的线索,构建知识网络。

比如,《欧洲的联合》与必修(一)中“欧洲人的欧洲”同属于欧洲的联合问题。《欧洲的联合》的重心在于描述区域经济集团化和欧洲经济一体化,谈的是经济问题。“欧洲人的欧洲”的重心在于描述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谈的是政治问题。教师在对教材进行重塑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迷惑,对“欧洲人的欧洲”进行再现,帮助学生树立整体知识观念,学会联系、比较和分析,使他们理解到共同利益的需要是欧洲在政治、经济上走向联合的根本原因。再次,根据自身对相关史实和理论的理解对教材知识进行取舍和适当的增补。

例如,关于“欧共体”的形成背景和原因,教材叙述为“为了彻底消除法德两国之间的矛盾;为了配合马歇尔计划;也为了抵制来自苏联的影响”。其实,随着西欧政治经济地位迅速提高,西欧国家产生了摆脱美国控制,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的强烈愿望,这也是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在教材重塑中,我们应该进行增补。当然,为了使教材知识更为丰满,对重点知识的细节描述也是教材再创作的重要内容。

例如,对于欧盟,可以考虑如维克多·雨果、丘吉尔等人对欧洲前途的设想,欧盟的盟旗、盟歌、铭言与庆典日,欧盟的主要出版物,欧盟的主要组织机构等知识内容。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生成点,教材又是这种生成的主要依托。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参与者,对教材的再创作非常重要。离开这一过程,教科书的使用就会回到旧的“照本宣科”的老路上去,学习方法的革命就是一种空话。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