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小D:学生画的历史地图
沈为慧:一节传统课 —
傅元根:一节美丽的历史
刘向荣:一节“探究式教
施丝:一堂别开生面的历
窦凤影:一堂好的历史课
观察与思考:一本德国中
刘敏:一节印象深刻的美
周明学:一条鞭法祛疑
朱正标de博客:一标多本
最新热门    
 
小D:一次历史教学改革的失败实践

时间:2009-10-18 17:08:38  来源:小D
 

小D:一次历史教学改革的失败实践

背景:

02年重庆市高中历史优质课竞赛中,有一位青年教师别出心裁的对传统教学环节进行了修订。把一堂课分成了三个部分:重现历史——探究历史——反思历史。基本设计是这样的
重现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熟悉教材的基本情况,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等内容。

探究历史:重在训练能力。如归纳事件的特点,比较不同事件的相同点不同点,分析事件的背景、影响、原因等。
反思历史:讨论历史与现实、历史的借鉴功能。类似于当今课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这堂课对我的震动很大。它一改以往按时间、事件顺序的讲解历史的方法,而先从整体上把握,再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由浅如深,由现象到本质。环节清晰,前后相继,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带有分层教学、目标教学的明确性和指向性。
我决定大胆地把这一方法实践在我的日常教学中。

实践

几堂课下来,结果很是郁闷。

由于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可比性和延续性很强。我把这两节并在一起率先进行尝试。一口气把这两节基础知识象放电影一样讲完,然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近代中国与世界的状况;比较资本主义与封建的不同;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中国社会的一步步的变化(对外关系、统治策略、内部矛盾等)…。


学生的反馈是:极端不适应。第一、“重现历史”类似于勾书,枯燥;第二、“探究历史”部分跨度大、头绪多、线索长、理论强,更枯燥;第三、既然枯燥,谈何“情感、态度”的培养。

两周以后,我对此作了调整(此时进入了太平天国部分)。在“重现历史”环节中增强了趣味性、故事性,从洪秀全的科举考试、太平天国的迷信到《曾国藩家书》;从宗教的意义到洪仁gan的书法,一通天花乱坠的胡侃。同学们倒是听得入神,但是浪费了不少的时间,更关键的是再到“探究”太平天国的意识形态(儒教、基督、共产)、“探究”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时候,学生又“枯燥”起来。整整两堂课都是我在唱独角戏。

好不容易坚持到半期,并未见我的“改革”有何振奋人心的作用,相反,我所实验的班级历史考试都不理想,特别是基础知识普遍掌握不好,我劳神费力分析了整整两节课的太平国,很多同学连西王、北王都没有搞清楚。同学反映,教材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我没有去深入分析,反而去涉及太多的补充知识,一句话,不重视基础。

自我反思:同学们说的有道理。另外是否此种教学环节的设计表面来看层层深入,但是在时间的分配、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基础和能力结合处理起来都比较困难。还有是否在基础比较好的班级方可实行。(我校学生基础一般)


半期后,我决定放弃这次“改革”,又回到了从背景、原因到经过、内容、影响的逐字逐段的讲解。
下半期学生回到了正常的状态。

请各位同行帮我想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小D这厢有礼了!

http://bbs.cersp.com/showthread.php?s=&threadid=11690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