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战后的西欧和日本经济专
李惠军:教学研究之“战
刘兴民:战后台湾中小学
战后台湾中小学历史教育
赵文龙:关于二战后的国
李惠军:战后两极争霸的
戴建辉:战后初期国际关
戴建辉:战后的社会主义
道家思想和冷战后的中国
战后日本的明史研究
最新热门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时间:2009-10-18 17:09:07  来源:肖春霞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肖春霞     中国教师报   2005-03-21

   一、教材分析
  线索·结构   重点·难点
  本节教材包括四个子目,前三个子目分别介绍了二战之后的半个多世纪美国、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情况及其原因,第四个子目介绍了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前三个子目是本课的重点。对于这些原因的比较归纳,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是本节教材的难点。
  历史地位
  从纵向看,二战结束后的半个多世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为什么会出现?其研究的现实意义是非常大的。从横向看,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总体上走了许多弯路,遭受了严重的挫折,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其借鉴价值较大。
  二、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对于各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应该比较容易掌握;对于“滞胀”、“马歇尔计划”、“欧共体”等概念往往习惯于记忆而忽视深入研究;而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及其异同,以及这种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学生理解的难度可能更大。
  根据教材内容和高中学生的特点,我们将这节课设计成研究性的学习课。以学生为主体,采用“情景·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性学习,研究、解决这样一个中心问题:“二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的灾难,资本主义世界力量被严重削弱,为什么这些国家和地区能迅速医治好战争的创伤并使经济得到持续高速的发展?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三、教学流程
  具体的教学过程,我们分成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用课件展现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状况,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通过自读、自看课件中提供的文字、图片以身临其境。当时总的情景是:法德日的国土上满目苍痍,到处是废墟,人民饥寒交迫,美国则繁荣发达;国际关系总格局是冷战。
  第二个环节——分组自学:将学生分成A(美国)、B(西欧)、C(日本)三个组,让他们分别作为美国、西欧、日本的当权者,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境之中,以教材和我提供的资料为基本依据,制定出能促使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
  第三个环节——基础询问:通过小组互问的方式,检查、落实对本课相关知识的记忆和概念的理解。若学生回答不尽准确,教师再作补充。
  第四个环节——组际交流:各组选出1-2名代表,宣布由他们所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研究制定的发展经济的政策及其理由,教师小结以明确答案。
  第五个环节——中心探究:集中讨论和交流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启示。先是自由发言,在学生自由发言中,凡是观点明确者,每一条教师都进行副板书,然后用课件展示要点,以帮助学生归纳成完整的知识。若副板书的观点与课件展示的内容一致,学生从中可以获得成功的喜悦。
  第六个环节——教师模拟:教师以马丁·路德·金的身份,质问A组同学:“从要求民主、自由、平等的《独立宣言》发表到现在快200年了,你们能制定出这样、那样发展经济的政策,为什么不能制定出消灭种族歧视的政策,以实现真正的民主呢?”
  教师还可以模拟麦卡锡主义者、法西斯分子、军国主义者,用这种角色扮演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最后一目。
  四、特别处理
  在上述六个环节的教学流程中,需要特别说明的有以下几点:
  1.

 对于学生的新观点,正确的要给予肯定,并要求学生说出依据,错误的要进行驳论。方式: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如:关于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除了教材所介绍的三点外(一、利用战后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局势,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二、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发展新兴产业;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学生还可能提出:国家注意了环境保护,从而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这就是一个很正确的观点。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出版了科普作家雷切尔·卡森的生态启示录《寂静的春天》一书,该书从农药的危害说起,警告人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护环境。这本书的出版,不仅轰动了当时的美国,使美国的经济发展政策之中,特别增强了环保意识,而且,在今天的中国和其它地区也很有影响。学生完全有可能读过这本书,因此也就可能提出上面的观点。另外,上世纪60、70年代率先在美国兴起的“环境史学”,作为重在研究人地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一门新兴的史学在当今的中国也很有市场。部分知识分子、行政官员家庭出生的学生也可能受其影响,从而提出上面的观点。
  2.关于学生的争论,教师要作综合评述。
  如在探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带给我们的启示”中,有的学生可能着重强调政治民主、法制健全的保证作用,有的学生可能着重强调原有经济基础的历史影响,有的学生可能着重强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有的学生可能着重强调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保护作用。对此,教师在肯定发言同学的基础上,要进行综述,以给学生全面的结论,并特别强调学生要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巨大作用,从中体会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制度时至今日还充满着生机与活力,借此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对异域文明的认同态度等。
  3.对于教材的隐性资源,要充分利用。
  本节教材前三目只讲经济发展原因及概况,未讲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的哪些问题;最后一目只讲社会矛盾与问题,未讲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所做的努力。这两部分在内容结构上是一维的。对此,应要求学生将此作为研究性学习的一个课题,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去收集资料,补写本课教材,将现行教材的“一维内容”补写成“二维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收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和文字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当今资本主义发展主流认识、理解的情感态度。
(本案例获中国教育学会历史专业委员会于2004年8月在黄山举行说课比赛的一等奖,作者单位系湖北省宜昌五峰一中)
  点评
  鲜明的特点·丰富的内涵
  1.肖老师在此课中采用“情景·实践”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自主地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其教学流程看,是能保证这一方法实施的。这一教学方法,内涵丰富,特点突出,能充分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2.该案例的六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其教学过程具有强烈的内在逻辑性;各环节之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生生之际、师生之际的关系有机结合与渗透,其内容展现具有突出的自然生成性。
  3.“关于学生的争论”,教师在作综合评述时,要求学生“认识资本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巨大作用……借此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对异域文明的认同态度”,要求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将现行教材的“一维内容”补写成“二维内容”等,这反映了肖老师具有一种建立在祖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上的自信,一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观照之下的从容。这种自信与从容,若长期作用于学生,会默化为一种精神:高贵。
  4.让学生自主地实践性学习,学生就有可能提出超出教材之外的观点及其依据。因而本案例中尽可能从知识的层面(如《寂静的春天》、环境史学),从教材结构的层面(如教材叙事的“一维性”)进行了拓展,从而大大增加了本案例的信息量,使人能真切地感受到“生命化教学”的一种实践样态:“师生共同促使书本知识成为生成性知识”。
  鲜明的特点、丰富的内涵,是本案例的基本特色。若能在“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写出教师所提供的具体资料的名称或内容就更好了,会使这一特色的“本底”更厚。
 

 (点评:李明海,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教研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