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傅元根:对“一课一个中
傅元根:一节美丽的历史
傅元根老师编制的新课程
傅元根:海口历史课程在
傅元根:海南省2005年中
傅元根:谁不惊讶中国式
傅元根:春望秋歌终为师
傅元根:教研室主任高级
傅元根等:八年级《鸦片
傅元根等:法庭审判第二
最新热门    
 
傅元根:点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学

时间:2009-10-18 17:54:23  来源:傅元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学案例及点评
                       傅元根
    “小荷才露尖尖角”。借用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的下面一段话来作为本课点评的结束,我们以为是比较恰当的:“我们宁愿为它种上虽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相当缺点的,但却是生机勃勃的幼苗;而不是埋下在形式上虽然十分完美,但实质上却是“旧药新汤”的种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学案例
          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     符致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张謇所办企业发展兴衰的史实,从而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中等以上的学生通过对张謇企业兴衰原因深入分析,能够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3、引导学生学习和感悟“张謇企业精神”,以史为鉴,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教学流程
上课。
    一、激趣导入
把学生分两组,打出中国政区图:
(师)第一组(投资商):如果你是1906年中国的一名商人,你会选择什么地点开创一番什么样的事业?你的理由是什么?
(师)第二组(论证专家):请你对第一组同学的方案做出论证,他们方案中的哪些设想是可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你的依据是什么?
第二组的同学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本课的内容后,再运用已学知识来论证第一组同学提出的方案。
展示第一组同学提出的方案(抽个别同学的):
生1:我想开一个时装设计公司,因为自古以来,我国的丝织业一直很发达,我可以充分利用我国的先进技术,生产更好的丝绸卖到国外。
生2:我想开一个大的旅游公司,因为当时有很多外国人来中国考察观光。
生3:我想在沿海地区开一个轮船配件厂,因为有很多外来的船舶停靠在中国的沿海。


 
    二、问题探讨
教师:(课件展示)本课的主题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影响。我们通过以下三个步骤来学习:
第一步、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第二步、探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第三步、从张謇“实业救国”说开去。
先进行第一步学习: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状况
师:请大家阅读课本41页的【学思之窗】的内容,然后思考以下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张謇当时兴办实业时首先选择哪一个行业?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行业?
生:首先选择的是纺织业,因为纺织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技术要求也比较低,较容易发展。
师:第二问题是:张謇兴办的企业在什么时候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阅读以下三则材料(课件展示)
材料一: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二: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者,今也其时矣。
——《工业建设会趣旨》
材料三:借各股东资本之力,以成鄙人建设一新世界雏形之志。
弃官从商,以实业救国。父实业,母教育。
—— 张謇
    师:我们常说,机遇从来都是给那些有抱负和准备的人。现在我们一起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个人因素几个方面来分析张謇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生:中华民国建立,政府鼓励发展实业;爱国运动抵制外货,国内兴起“实业救国”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无暇东顾,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减少,这都无疑提供了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
    生:机遇都是给有那些有抱负、有准备的人提供的,张謇能够弃官从商,说明在当时他是一个爱国的、有思想、有远见的人,而像张謇这样能够放弃荣华富贵而兴办实业的人往往会在当时的逆境中大有作为。
    师:你们分析得有一定道理。第三个问题是:为什么迅速发展的张謇企业,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
    生: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对华输出商品猛增;张謇资本不够雄厚、技术比外国差,中国军阀长期混战,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
    师:张謇企业的兴衰是当时国内、国际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的暂时放松和卷土重来决定了张謇企业兴衰的时间表。
    师:第四个问题是:我们从张謇企业兴衰历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生: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生:张謇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
    生:只有国家统一、民族独立,我国的民族工业才能得到更好发展。
    师: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他的“父实业、母教育”的主张和实践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他所创办的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一批企业的兴衰,在近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和作用。
    师:请第二组同学运用你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对第一组同学的方案做出论证:他们的方案哪些可行?哪些是不可行的?你的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从抓住机遇、资本运作、人才战略、政局影响等方面思考探讨)
    生:企业的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稳定的环境、以及技术基础、资本支持,还需要有广阔的市场和善于抓住机遇;
    生:没有国家的独立就没有经济的发展;
    生: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之下,基础薄弱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应当在政治上先寻找更好的出路。
    师:在近代中国,曾经有不少人提出过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主张,并为此而奋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个人:第一人是《资政新篇》的作者洪仁玕,第二次百日维新中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第三次辛亥革命的领导人辛亥革命,他们都想通过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现中国的近代化,以实现强国富民的目的。这是近代中国许多仁人志士做过的梦,但是毫无例外全都破灭了。历史雄辩地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不推翻腐朽的社会制度,不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要想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虽然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但是它们在近代中国的革命发展历程中起到不可低估的影响。
    师: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步学习,主要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从经济、政治、思想、特点上来思考,培养学生一分为二分析历史事件的观点和方法。
    教师运用多媒体列表把不同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演示出来,请学生在表格填写下表的相关内容。
 
阶段 时  间 原  因 影   响
产生     
初步
发展     
短暂
春天     
较快
发展     
沉重
打击     
萎缩     
 
    教师结合有关社会背景,概括1949年以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过程,简要说明近代民族工业在旧中国的历史地位。强调指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夹缝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管民族资本主义如何努力都无法摆脱自己走向衰弱的命运,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师:现在进行第三步学习


    (三)从张謇“实业救国”说开去……
教师引用下列材料:
材料一:湖南省原省长周伯华说:“湖南要崛起于中部,关键在城市圈的崛起,实质在产业群的崛起”。
材料二:首届中博会在湖南召开,主题是“促进中部崛起,成就中国辉煌。”
    教师以张謇“实业救国”为话题,引导学生由所处的生活环境,从中部崛起、实业兴省、实业强国的角度发散思维,各抒已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中,以史鉴今,学以致用,升华情感。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最终走向衰弱,因为生长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今天,我们生活改革开放的新中国,我们面临中更大的挑战和机遇。那么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得把握机遇?
生:好好学习本领才能,不被世界发展潮流淘汰。
……
下课。


 
【背景说明】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研究会2006年年会于11月中旬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会前,我们接到研究会方面的通知,本次年会将安排“课堂教学观摩”的内容,由海南省选派一位高中历史教师届时上一节公开课。获此信息,我们感到十分高兴,没想到学会方面会把这项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派谁代表我省去长沙上课?我们一时拿不定主意。最终我们选择三亚市第一中学的符致河老师,主要基于以下思考:如何把这节课定位于“做秀”,我们会选择一位近年来在海南省课堂教学评优中获奖的外省籍的优秀青年教师来上,且经过反复的试讲与“打磨”,届时拿出来的课质量一定是比较好的,但这样的课又有多少研讨的价值?如果把这节课定位于“常态”,最好选择一位此前同样获过奖的海南籍比较优秀的青年教师来上,在海南省,上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近几年才毕业的青年教师,而海南籍的青年教师又占了大多数。符致河老师教龄不足五年,心理素质好,她的课可以代表海南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常态”水平,这样的课可能更有研讨的价值和意义。加之我们工作忙,本课没有安排试讲,一切由其自主设计。这样,就有了大家现在看到的没有留下任何加工痕迹的本课案例。
    我们“胆大妄为”,是想从一个层面使大家看到海南省“常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究竟是怎样的,本课有创新且问题不少,却不失真实。

 

 
【案例点评】
    本课最大特点是比较平实而有创新,也就是说在这种平实之中又渗透着一些新课程的“元素”。这主要体现在:
    1、在指导思想上,坚持突出“以学为中心”。教师能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愿望作为教学设计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并力图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就使得本课发生了由过去老课程“以教为中心”到现在新课程“以学为中心”的根本性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一变化,我们欣喜的看到,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考虑的不仅仅是自己如何去“教”,而更多思考的是自己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学生如何“学”得更有效果。
    2、在教学内容上,坚持突出“一课一中心”。无论人脑的生理特点和学习的思维特点来看,一课一个中心都有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高中新课程实验教学的诸多案例也说明了这一点。本课内容多,跨度大,把教学的中心应当选择在哪里?这是一个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立本课的一个教学中心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影响”,围绕这一中心,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设计,是难能可贵的。
    3、在教学方法上,重视运用“范例教学法”。历史教学最忌内容空泛,言之无物。讲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能不讲张謇,本课教师选择以“范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张謇企业的兴衰来反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现状。关于张謇兴办企业,教师在教材提供的素材之外,还适当补充了有关张謇企业发展的其他一些事例。这样就在一个中心之下,教师又找到了一个教学的切入点,改变教师干枯乏味的说教,鲜活的事例使得教学内容更丰富、更生动,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给学生以学法的引导。
    4、在尊重学生话语权的同时,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领。本课以问题驱动,给学生自主表达的话语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主动构建知识的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又不失自己的话语权,这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某些问题上对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引领,如由张謇“实来救国”说开去,就是要引导学生以史论今,认知生活,感悟历史,展望未来。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过去的历史,思考现在的发展,并联想未来的行动,从而对一些问题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这比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为重要。


本课存在的问题不少,这里仅提出以下两点:
    1、课前预设(备课)尚不充分。由于是异地上课,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状态不了解,加之教师从教时间短,缺少教学经验,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预设。新课程强调课堂的生成,但生成总要有根基,这个根基之一就是教师要有充分的预设。学生能生成什么问题,生成的问题价值如何,如何引导学生去解决,很大程度上又与老师的预设有关。本课中,教师对学生表达这样或那样的观点,很少给予及时的高精度的概括和点评,收放不能自如,总感觉差了那么点“火候”,这主要是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充分预调所致。
    2、问题分析的公式化。这是本课最大的不足。为成功者找到必然性不难,难的是为失败者找到原因。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张謇由一个成功者最终变成了一个失败者。这不仅是其本人的悲剧,更是整个中国的悲剧。对于为什么迅速发展的张謇企业,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又很快衰落下去的问题,学生概括出“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对华输出商品猛增;张謇资本不够雄厚、技术比外国差;中国军阀长期混战,不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等,教师则指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的暂时放松和卷土重来决定了张謇企业兴衰的时间表。”其关键点是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的“暂时放松”和“卷土重来”。这是一个公式化结论,见之于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用书等。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说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920年前后,张謇的事业达到了顶峰,成为影响中国政局的重量级人物,被公认为“东南实业领袖”。1921年大生资本集团的全盛时期资本总额达2480余万两,成为长江三角洲以棉纺织业为核心的综合性企业。但随后情形急转直下,到1925年,张謇对外债台高筑,仅大生纱厂就负债高达一千多万两,已无法继续维持生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1921年淮河流域由于连续两月大雨,洪水泛滥,江苏受灾惨重,造成棉花价格上涨;袁世凯死后,军阀统治由表面统一转入公开混战,1922年爆发的直奉战争,造成大生主要产品关庄布失去了东北市场;同时由于大生历年盈余分配过巨,影响了扩大再生产资金的提留,而且一战过后汇率变动,造成买入机器的成本大增,机器长期得不到更新;加上大生的投资面过广,大股东挪用巨额资金和无度的开支,造成了大生纱厂负债累累,资金枯竭,原料缺乏,生产几陷于停顿;特别是一战结束后,日、美、英等国加紧向中国倾销商品和输入资本,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尤其是以日资纱厂为代表的外强卷土重来,使得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如果我们把张謇实业衰落的原因仅仅归结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就有“以偏概全”的公式化之误。反之,如果我们能适当引入史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认识:一战以后,中国民族工业整体发展趋势于萧条,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是处于迅速萧条之中,张謇的事业在1920前后达到了顶峰就是一个明证;张謇企业的衰落如上所述有其个因,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只是个因之一,且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这样的分析,有理有据,令人信服,学生会想:“问题原本是这样”。可惜的是,教师未能在这个方面有所突破,也使本课逊色不少。
“小荷才露尖尖角”。借用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的下面一段话来作为本课点评的结束,我们以为是比较恰当的:“我们宁愿为它种上虽然不是完美的,甚至是有相当缺点的,但却是生机勃勃的幼苗;而不是埋下在形式上虽然十分完美,但实质上却是“旧药新汤”的种子。”


海南省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  傅元根
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          李海英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