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杜苇:与刘向荣老师谈爱
杜苇:在教学中如何贯彻
杜苇:我的罗马法教学叙
杜苇:“走向共和”叙事
杜苇:代议制民主政体教
杜苇:必修三文化史试题
杜苇:第二轮必修政治史
杜苇:高中历史新课程研
杜苇:新课程下我的专业
杜苇:晤华师大聂幼犁教
最新热门    
 
杜苇:众多价值取向中的首选

时间:2009-10-18 17:54:47  来源:夏辉辉
 

 

众多价值取向中的首选

最近,在教学或教研中都碰到这样的问题,历史评价中众多价值取向中我们应当首选哪一个?以爱国为例,应当理性地爱国还是需要爱国的理性?人类在确立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体现人的尊严与价值中,不同的时期里有着不同的价值标准,那么,应当如何选取符合当时当世的最具价值的价值观?今天无意中看到一则案例,略抄一二,亦略析之。

 

案例来源于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中的一段:

 

卡隆的为人,我看了今日的事情就明白了。我因为二年级时候的女先生来问我何时在家,到校稍迟,入了教室,先生还未来。一看,三四个小孩聚在一处,正在戏弄那赤发的一手有残疾的卖野菜人家的孩子克洛西。有的用三角板打他,有的把栗子壳向他的头上投掷,说他是“残废者”,是“鬼怪”,还将手挂在项颈上装他的样子给他看。克洛西一个人坐在位子里,脸色都苍白了,眼光看着他们,好像说“烧了我吧”。他们见克洛西如此,越加得了风头,越加戏弄他。克洛西终于怒了,红了脸,身子都发震了。这时那个脸很讨厌的勿兰谛忽然跳上椅子,装出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克洛西的母亲因为要接克洛西回家,时常到学校里来的,现在听说正病在床上。许多学生都知道克洛西的母亲,看了勿兰谛装的样子,大家笑了起来。克洛西大怒,突然将摆在那里的墨水瓶对准了勿兰谛掷去。勿兰谛很敏捷地避过,墨水瓶恰巧打着了从门外进来的先生的胸部。
  大家都逃到座位里,怕得不做一声。先生变了脸色,走到教桌的旁边,用严厉的声音问:“谁?”一个人都没有回答。先生更高了声说:“谁?”
  这时,卡隆好像可怜了克洛西,忽然起立,态度很坚决地说:“是我!”先生眼盯着卡隆,又看看呆着的学生们,静静地说:“不是你。”
  过了一会儿,又说:“决不加罚,投掷者起立!”
  克洛西起立了,哭着说:“他们打我,欺侮我。我气昏了,不知不觉就把墨水瓶投过去了。”
  “好的!那么欺侮他的人起立!’优生说了,四个学生起立了,把头耷拉着。
  “你们欺侮了无罪的人了!你们欺侮了不幸的小孩,欺侮弱者了!你们做了最无谓、最可耻的事了!卑怯的东西!”
  先生说着,走到卡隆的旁边,将手摆在他的腮下,托起他偏下的头来,注视了他的眼说:“你的精神是高尚的!”
  卡隆附拢先生的耳,不知说些什么。先生突然向着四个犯罪者说:“我饶恕你们。”

 

 

 

 

在这个案例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犯了几种错误:欺侮弱者(戏弄克洛西)、扰乱课室秩序(在教室打闹)、冒犯老师(墨水瓶打中了先生)、不诚实(犯错者不敢认错,而卡隆冒认是自己干的),由此而引出老师要建树的几种价值观,即尊敬师长、守纪、诚实、富有同情心。从这个小故事我们看到,在那种场景下,先生并不把对自己的冒犯放在首位,而是追查在教室打闹的肇事者,表明他对纪律的重视;当先生意识到学生可能因为害怕惩罚而不承认错误时,他立即表示“决不加罚”,因为此时先生认为诚实比守纪更重要;但先生并没有把诚实作为终极价值,因为他对不诚实的卡隆并没有批评,而是格外地表扬,此时他认为富有同情心是比守纪、诚实更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从这个小案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教师在短短的时间里通过他的言与行传达了许多他要建立的价值观,而且层次分明,主次分明,最后的的落脚点直指本次事件的发端——欺侮弱者,解决了事件发生的本质问题,以防犯下次出现类似情况。可以肯定孩子们以后还会出现违纪、不尊重师长、不诚实等现象,但欺侮弱者的行为会在这次先生对正反教育中有所警惕。

 

由此而引申到我们历史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种价值观问题,人类社会在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中,不断追寻人生存的价值,从而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同时,由于人的价值是从多个角度来体现的,人的需要也是多个层次的,不同时期不同的需要也就决定了这一时期人们的价值观的历史特定性,如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以义和团为代表的农民阶级争取合法生存权的斗争变得特别突出而激烈,而相比之下的外交领事权、宗教信仰权、学习先进思想技术的需求等等被他们暂时地也是合理地忽视,当我们感叹义和团运动的刚烈与悲壮的同时,更为辛亥革命的重开曙光而欣慰。

 

现在许多人兴起了一股重新评价历史人物、事件之风,慈禧太后、袁世凯应该站在历史的左边还是右边?抛开了当时当事社会问题的本质,站在今天文明的高度来评价历史,可能更会让人觉得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我们不反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但我们可以看到以上案例中的先生态度是非常鲜明的,他绝没有什么一分为二,他把可以忽视的全忽视了,直指核心价值观。如果我们总是用一分为二来统领我们的评价领域,那错误永远是有理由的,正确的东西永远也不会理直气壮。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