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圆明园的几次重修动议:…
圆明园的几次重修动议:…
圆明园拟赴大英博物馆“…
人民日报:圆明园文物追…
圆明园经历四次劫难后彻…
大英博物馆表示欢迎中方…
叶廷芳:圆明园当前任务…
圆明园将择机赴日本欧洲…
圆明园该如何重生(2)
圆明园该如何重生(1)
最新热门    
 
圆明园的几次重修动议:同治将谏阻大臣尽数革职 (2)

时间:2010-12-16 11:52:13  来源:不详
国工胜迹

  民国之时,距圆明园被焚毁已经过去了几十年。它在成为一处郊野废墟甚至石料场后,也就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野。

  即便是圆明园盛时,皇家御苑,禁卫森严,其真容自不是普通民众所能游赏。民众不知其盛,也就很难哀其颓败,更别提保护了。

  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国人才从外国的图书馆中重新“看到”了圆明园。

  当时,留学法国、获得考古研究院博士学位的安徽人程演生参观巴黎的国家图书馆,偶然见到了一套《圆明园四十景图咏》。

  这套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旨意,由当时最知名的宫廷画师唐岱、沈源、冷枚等绘制而成。宫廷画师们在全盛时期的圆明园的一百多处园林风景群中,选取了最漂亮的40处景群描摹。这套图因此被认为是惟一能反映圆明园原貌的诗歌绘画珍品。

  1860年圆明园罹难之时,《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亦被侵略者掳走。掳走它的,是法军上校杜潘。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成立了战利品挑选委员会,以便挑选最漂亮的礼物进献给他们的国王。杜潘是这个委员会的法方代表,他利用这个机会先为自己挑了一份,《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成了他的私人财产。此后,这套图历经拍卖转手,最终被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购。

  程演生偶然间得见《圆明园四十景图咏》,登时“叹为国工胜迹”,且因该图“在我国建筑外交上皆具有很大之痛史,尤非寻常书画名迹可比”。所以,他多方活动,终于请得馆主许可,“用摄影术全部传实而归”。后由中华书局用玻璃印刷成《圆明园四十叶》,于1928年向全国发行。

  当时印刷的这套图册虽然图幅大为缩小,且是黑白色的,但已是圆明园胜景在消失多年后,第一次重现于世人眼前。

  与此同时,以梁思成为代表的一批建筑学家也在努力从中国传统建筑的领域,一点一滴地去复原圆明园的实体记忆,使圆明园重新进入公众的视野。

  1931年3月21日,北平中山公园内人头攒动。一次名为“圆明园遗物与文献展览”的活动引来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目光。展览上展出了圆明园烫样模型三幅摄影、清乾隆铜版西洋楼水法图,以及文源阁石栏、安祐宫残瓦等拓片。

  举办这次展览的,是梁思成发起成立的中国营造学会。梁思成等人在讲述他们的展览旨趣时,再一次为圆明园的焚毁感到痛惜。“万园之园,毁于一朝,可胜慨哉!”

  展览取得了期望之中的效果。当那些满怀新奇的游人们步入中山公园水榭时,彻底为眼前的展品所吸引了。作为普通百姓,他们从未想过有如此之多的残砖断瓦可以登堂入室进行展出,而这些残砖断瓦曾经构造出的辉煌建筑,竟能与京北的那片废墟联系起来。

  其时观展者常有万人之众,不少政府官员、文化名流、收藏家、考古家也纷纷到来。“圆明园”“遗物”一时间成为了那个春天最被人热议的话题。

  《大公报》等主流报章在显著版面报道了这一文化事件。《北京画报》还特别出版专刊,首次提出圆明园“在中国文化上、艺术上,影响綦大,吾人不当以普通帝王苑囿视之也”。

  展览后不到半年,“九·一八”事件爆发。民族危亡情绪在全国上下激荡,圆明园废墟上的断壁残垣顺理成章地成为抗战传单上的标志性图案。

  次年,中国营造学社与北平特别市政府共同组成“圆明园遗址保管委员会”,制定遗址保管办法,并由文化费项下按月拨发工务局200元,以资园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