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历史教案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圆明园的几次重修动议:…
圆明园的几次重修动议:…
圆明园拟赴大英博物馆“…
人民日报:圆明园文物追…
圆明园经历四次劫难后彻…
大英博物馆表示欢迎中方…
叶廷芳:圆明园当前任务…
圆明园将择机赴日本欧洲…
圆明园该如何重生(2)
圆明园该如何重生(1)
最新热门    
 
圆明园的几次重修动议:同治将谏阻大臣尽数革职 (2)

时间:2010-12-16 11:52:13  来源:不详
内各项建设之用。为了对遗址渐次整理,他们还对三园遗址勘定界石,并测绘成1:2000的《遗址形势实测图》。时至今日,这幅《实测图》仍是研究圆明园至关重要的一份资料。

  圆明园原可依此进入正式管理保护。但不久政府又命令将圆明园交给清华办农事试验场。等到1937年日军入侵,北平沦陷,清华大学被迫南迁,圆明园的建设再度不了了之。
“圆明园要保护好”

  经历了晚清和民国时期的“木劫”和“石劫”,当解放军在1948年底进入这里时,圆明园遗址更像是京郊一片普通的农地:6个村子的农民散落在二三十个小居住点里。

  新中国定都北京后,有许多从解放区迁京的单位看上了这片上风上水的“宝地”。中央党校拟在圆明园选址修建校舍,周恩来知道后立即予以制止,并对当时主持党校工作的副校长杨献珍讲了一段有关圆明园最著名的话:“圆明园这地方,总有一天会整理出来供国人参观的,国耻勿忘,圆明园遗址是侵略者给我们留下的课堂。”

  根据这个指示,北京市政府发出“圆明园一砖一石不准动”的命令。1953年初,植物园请求在圆明园遗址开辟60亩育苗地,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明确表示不得占用。

  这片饱经劫难的名园遗址,等待着终有一日绽放出自己应有的价值。

  不过,圆明园遗迹最初是被作为绿化公园保护起来的。1956年起,海淀区绿化队开始在圆明园进行大规模植树,1959年又正式将圆明园遗址划定为公园绿地。

  一位当年海淀区绿化队圆明园班的老工人回忆,之所以大量种树,有一个目的是与农民“争地盘”,“国家种了绿化树木的地方,农民就不能再开荒了。”

  历史上,自从被焚毁后一直不断颓败的圆明园,渐渐被一些贫苦农民视为荒地,争相在此开垦粮田。因其不断蚕食着圆明园的土地,又被称为“土劫”。这种现象从光绪年间就零星出现,一直持续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国家征购了旱地,广栽树木。不过,囿于当时的眼光和条件,树种主要选择了杨树——这种北方最寻常的树种,因其生长迅速,在昔日奇花异草遍布的皇家园林里遍地生长。

  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阻止农业生产对圆明园遗迹的破坏。

  几十年间,垦荒种地、填湖植稻、养鸡养鸭喂猪、积粪、盖房……经营旱地的不断平毁遗址,要种水田的就挖山填湖,养猪养牛也要拉土垫圈……圆明园230座山丘有80座被挖过,大部分河湖都成了水田。“坐石临流”成了建筑垃圾场,碎砖石和水泥渣层层堆放;“同乐园”成为“民兵干部教员培训中心”。

  转变终于在1976年出现。

  这一年,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今天圆明园为人所熟知的那些大石头,从那时起开始了逐步清理。

  工人们挖开沙土,用绞盘一点点地把石构件吊起。一直在被盗运和破坏的圆明园建筑残件,破天荒地回归原位。

  清理大水法遗迹时,它前方的一座土坡上,几块石头的棱角露出尘埃。工人们本以为那就是几块碎石,但铁锹挖去泥土,却触碰出了一条歪倒的石柱。那里原来是皇帝欣赏大水法景观之处——观水法。

  史料中,观水法正中设有宝座,后面是由五件石雕并列而成的大型石屏风,分别雕刻西洋军旗、甲胄、刀剑、枪炮图案。但工人们把土坡掘遍,却根本没有找到石屏风的任何痕迹。

  那五个石屏风其实还存于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