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百度文库惹关注 专家:…
南海一号试掘再引学界关…
推崇知识理性,才能终结…
媒体关注“南海一号”二…
苏州“古城申遗”受关注…
关注博士生培养系列报道…
2010文化纠结网络:道德…
2010文化纠结网络:道德…
2010文化纠结网络:道德…
李天岑:官员作家的意义…
最新热门    
 
理性关注科技时代人类未来——“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时间:2011-04-07 14:19:03  来源:不详
及思维方法的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晏辉教授认为,从哲学层面研究未来,就是研究“关于未来”的哲学问题。我们应立足价值哲学的视角,揭示人类未来发展所面临的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如资本的逻辑所导致的欲望对意义的僭越,秩序的丧失导致的有价值无意义的后果,利益需要的平面化所导致的个体与社会、个体与个体的紧张状态等。

 

    北京师范大学王天民博士认为哲学层面的“未来”概念作为价值观念,意味着人们对美善生活的诠释和向往,其真实意义生发于人们的生存境况之中。在由自然等级、伦理等级和精神信仰等级交感而成的生存境况之中,“未来”概念超越了时间意义的“未来”幻像,获致了真实的“美善”意蕴。

 

    中国政法大学张秀华副教授立足于工程与未来的关系阐释了工程与未来的人性意义。她认为,人是面向未来的能在,工程是人类最切近的生存模式,工程活动必然是植根于未来的,人应当面向未来“去工程”,从而超越技术时代的工程理念和工程模式。

 

    北京师范大学朱红文教授立足于广义设计论,认为未来哲学是设计哲学,哲学层面的“未来”概念应“动名词化”。他通过辨析“创新”与“创造”、“发明”与“发现”与“未来”紧密关联的概念,阐明了“未来”哲学的设计论属性,同时批判了认识论主义哲学对“设计”、“未来”等概念的意义遮蔽。

 

未来研究与社会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