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
中国为什么没有大思想家…
中国为什么没有大思想家…
中国为什么没有大思想家…
解放日报:是什么让专家…
中国人为什么不愿意买书…
今天我们读什么?(2)
今天我们读什么?(1)
读不读,为何读,读什么…
今天我们读什么?怎样读…
最新热门    
 
做什么选择 才能发展哲学——张世英先生在北京大学的演讲

时间:2011-05-03 10:10:06  来源:不详
 

    “哲学是关于最普遍的规律之学”。对哲学的这种界定虽然否定了超感性东西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但没有达到哲学反思、哲学追问的深处。其实,不管是基于最普遍的规律之学也好,或者是关于某一现象范围的具体规律也好,它们都是知识体系,都是科学。科学,作为一种知识体系,只要找到了普遍规律,就算完成了它的最高任务。但人生的反思和追问决不会就此停步。也许科学规律呈现于人的眼前之日,就是哲学反思和追问的开始之时,哲学要打破沙锅问到底:问这些规律的本体论根据是什么?认识这些规律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认识论、方法论)?还有更重要的是对待这些规律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以及为什么应采取某种态度(世界观、人生观)?这些都是哲学所应当专门研究的问题,而非任何其他科学研究所能代替的。所以,哲学还得讲本体论,讲认识论、方法论,讲世界观、人生观。爱因斯坦[注: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德裔美国物理学家(拥有瑞士国籍),]不是在面对世界之普遍有序的规律的同时,还进而追寻到一个“斯宾诺莎的上帝”吗?爱因斯坦的这种追寻,说明他不满足于科学规律的发现,而要进一步作哲学的反思。西方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和爱因斯坦一样,就是这样由科学家而最后又成为哲学家的。

 

    即使是作为哲学之具体体现的科学哲学、道德哲学、审美哲学等等,也不能不讲科学现象中的规律、道德现象中的规律、审美现象中的规律,但关于科学的哲学、关于道德的哲学、关于审美的哲学等等够得上叫哲学的学问,则都在获知了各门现象的规律之后,还要对这些规律作进一步的哲学反思。否则,就不成其为科学哲学、道德哲学、审美哲学了。

 

    科学、道德、审美等人生活动和文化现象,在完全未经哲学现象的反思和追问之前,是彼此[注: 介绍 彼此 :bǐ cǐ 意义 ①那个和这个;双方:不分~ㄧ~互助。②客套话,表示大家一样(常叠用做答话):‘您辛苦啦!’‘~~!’。]分离,互不相通的,只有通过哲学的反思和追问,它们才是不同而又相通的一个有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