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百年留学:容闳的“西学…
郭莹 李雪梅:《西学凡…
宁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浅谈明代中前期程朱理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浅谈民族文化、国家权力…
最新热门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4)

时间:2011-06-29 11:31:21  来源:不详
惶失望”。

梁启超的感叹,表达了他对西学救国的失望,也预示着他对东方文化的回归。在这一点上,他与他未来的清华园同事王国维并无二致。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王国维的自沉,只不过是他自愿选择的结果。从知识分子群体来看,王国维短暂而丰富、坎坷却多变的一生,却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思想历程的一个代表。他们早期从振兴国家的理想出发,因为对传统的失望,转向对西学的信奉;后期又从同样的目的出发,因为看到西学的问题,开始了对传统的回归。但是,如果从文化发展来看,王国维的个案,无疑被赋予了更为复杂和深远的文化内涵。那就是,在近代中国 “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特定时期,面对东西不同文化的冲撞,背负文化承载使命的知识分子在文化认同上的矛盾、困惑、思考和选择。让他们感到无奈和沮丧的是,面对中国在1912年以后的动荡与复杂,无论外来的西方文化,还是本土的传统文化,似乎都同时失去了效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国维在1927年的自沉,成为一个文化悲剧。

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漂泊日本。在此后5年的异乡生活中,他并没有片刻停止对祖国命运的思考,或许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缘故,王国维没有选择政治与经济方面的实践,而是选择了文化这一方面作为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他看来,一个成熟、稳定和强大的国家,不仅要有相应的政治和经济后盾,更要有一个同样成熟、稳定和强大的文化作支撑。尽管被他赋予厚望的国学,和曾经被梁启超赋予厚望的西学一样,也许只是一个“影子”。

在这个层面上,王国维和本书所选择的其他人物相区别。但也因此,我们获得了观察辛亥革命时期的另外一个角度。从这个角度,我们不仅可以更全面地思考袁世凯、溥仪、章太炎、张謇和秋瑾,也可以更好地看到,在这样一个空前巨大的社会转型期里,中国的问题所在。

回头看来,1912年的巨变,无疑是中国历史[注: 中国历史是中国各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它的发达的封建社会,曾创造了同时代世界最高的文明。但是当西方某些地区跨入资本主义,特别是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之后,中国越来越落后了。]上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它至少是两个历史力量合力的必然结果。在外部,来自西方的政治侵略、经济掠夺和文化输入,从不同方面促进了中国稳定的解体;在内部,清廷的固步自封和严峻的社会危机,导致了排满革命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兴起。

但是,这个转折同时是匆忙和不成熟的,这不仅是因为当时在政治准备上的不充分,更体现在国人在文化和思想上的矛盾和含混。而在这前后,无论是章太炎的“排满”与“光复”思想,张謇的实业救国和宪政思想,秋瑾的铁血主义和游侠心态,还是王国维的于乱世延续传统文化命脉的抱负,都从不同的方面证明了这一点。

这也预示着,这个转折并非像之前革命者想象得那么彻底,而转折之后的道路也并非如他们曾经想象得那么美妙。因此,此后无论是袁世凯的逆潮流而动,还是在逊帝溥仪心目中日益滋生的复辟理想,都不能看作偶然的个人现象,而应该被视为复杂的群体力量推动的产物。这也说明了,推翻一个旧有的社会体制固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