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百年留学:容闳的“西学…
郭莹 李雪梅:《西学凡…
宁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浅谈明代中前期程朱理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浅谈民族文化、国家权力…
最新热门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1)

时间:2011-06-29 11:31:16  来源:不详

——以辛亥革命[注: 辛亥革命是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时期的王国维[注: 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为个案

辛亥革命前三年,即1909年,33岁的王国维发表了《人间词话》。他以诗人的灵动、美学家的敏感、哲学家的参悟,串联了晏殊的《蝶恋花》、欧阳修[注: 中文名: 欧阳修 别名: 欧阳永叔,醉翁,六一居士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绵州(今四川绵阳) 出生日期: 1007年 逝世日期: 1073年 职业: 文学家,]的《蝶恋花》、辛稼轩的《青玉案》中三句本来不相干的话,形成著名的“三境界”说: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这段话,不仅道出了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秘密,也可以看作在巨变的时代里,王国维一生学术思想的概括。

1899年,23岁的王国维在东文学社学日文。此刻,正值世纪之交,猛烈的新学“西风”正在凋落中国传统文化的“碧树”。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这种情景,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在这个世道巨变、学术剧变的时代,王国维似乎显得有些困惑,最终,他要“独上高楼”,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民族发展的道路。而“望尽天涯路”,不仅显示了他的迷惘,也显示了他的抱负。这“天涯”不仅是中国的,并且是世界的;不仅仅是当下的,而且是永久的。

正是在这种心态下,28岁的王国维成为一个学术的先行者。他在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开创了用西方的哲学、美学、文学观念来分析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先河,开创了中西文学的比较研究。但是,他很快就失望于西学的可信者不可爱,可爱者不可信,于是从对西方哲[注: 方哲,女,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节目嘉宾,因为参加这个节目而在网络上走红。]学的迷恋中拔出来,另寻独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从此,王国维开始致力于对于传统文学评论的研究,这种研究一直持续到王国维1912年发表《宋元戏曲史》为止。

辛亥革命后的巨变,让王国维感到了西学带来的危险,也同时感到了国学尽失的危机。“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这个时候的王国维才发现,起起落落,最终能够拯救自己,也能够拯救国家的,还是几千年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他因此也从一个导入西学的先驱变成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