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
百年留学:容闳的“西学…
郭莹 李雪梅:《西学凡…
宁夏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浅谈明代中前期程朱理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中西学者对话身体美学(…
浅谈民族文化、国家权力…
最新热门    
 
西学、国学与文化认同(1)

时间:2011-06-29 11:31:16  来源:不详
有做过官,最多不过是一个在官府办理文案的胥吏。辛亥革命以后,王国维随罗振玉东渡日本,旅居京都[注: 京都[日本京都],京都[中国京都]],再回来已经是1916年——一个新的时代了。随后,王国维和逊清最亲密的一次接触,是1923年4月王国维以“海内硕学”的身份“入值南书房[注: 南书房 清代内廷机构。座落于紫禁城内月华门之南﹐旧为康熙帝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始设﹐命侍讲学士张英﹑内阁学士衔高士奇入值。]”,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按前清的级别为文职五品。不过,这同样可以看作逊清为了收买人心[注: 收买人心 拼音: 解释: 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shoumairenxin]所采取的务虚之举。不久,冯玉祥[注: 冯玉祥,安徽巢县人,原名基善,字焕章,中国近代军事家,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北洋军阀时期,曾任陆军第十六混成旅旅长,第十一师师长,陕西、河南督军,陆军检阅使。]就派兵将溥仪赶出故宫。

显然,有限的接触,并不足以成为王国维“殉清”的理由。虽然辛亥革命以后,王国维始终不肯剪去辫子,自称“亡国之民”,但是他的“自沉”,却必然有更复杂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实际上,在清末民初的这场大变局中,王国维的“自沉”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早在9年前,就有梁济自沉于北京积水潭的先例。而透过这些文化人自杀的现象,我们无疑可以看到一个社会在转型期间的重重危机。这种危机不仅是社会现实上的,更是文化思想和价值信仰方面的。而一向善于查看时代风气之先的文化人士,也首先遭遇了身份认同和精神追求的巨大分裂。所有的困惑、迷惘、痛苦乃至自绝,也都因此而生。

1918年11月14日,一个寒冷的深秋清晨,梁济孤寂地结束了他的生命旅程。和王国维的“自沉”不同的是,梁济在遗书中清楚的解释了自己此举的原因。耐人寻味的是,他表示自己自杀的首要原因是“殉清”。在《敬告世人书》中,梁济首先写道:“竭诚致敬以告世曰:梁济之死,系殉清朝而死也。”但是他马上又对此做了进一步说明,说自己因为身处清末,“故云殉清,其实非以清朝为本位,而以幼年所学为本位。吾国数千年,先圣之诗礼纲常,吾家先父先母之遗传与教训,幼年所闻,以对于世道有责任为主义。此主义深印于吾脑中,即以此主义为本位,故不容不殉。”

因此,梁济自杀的真正动机是为了实践儒家的道德理想,而“殉清”仅仅是这种实践的具体形式。至于为什么要选择这种形式,梁济也做了说明。他说:“或云既言殉清,何又言非本位?曰,义者天地间不可歇绝之物,所以保存自身之人格,培补社会之元气,当引为自身当行之事,非因外势之牵迫而为也。清朝者,一时之事耳;殉清者,个人之事耳;就事论事,则清朝为主名;就义论义,则良心为通理。设使我身在汉,则汉亡之日必尽忠;我身在唐,则唐亡之日必尽忠;在宋在明,亦皆如此。故我身为清朝之臣,在清亡之日,则必当忠于清,是以义为本位,非以清为本位也。”根据此言,我们不妨把梁济的自杀看作是以“殉清”为名,行“殉义”之实。这也就是儒家思想[注: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儒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