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透过国学看时局 专家用…
韩流汉风话孙武 孙子兵…
国学在海外:《孙子兵法…
古代关于夏至节气的诗词
谁说项羽不读书 曾著有…
古代学者风范:傅毅 史学…
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
中国古代的一夫多妻制(…
孙子兵法全球行:日本企…
《孙子兵法》与危机管理…
最新热门    
 
古代兵法智慧:知乃智之基

时间:2011-07-06 11:17:05  来源:不详

孙子提出了优秀将领的五个基本条件:智、信、仁、勇、严,即所谓的“五德”。将智列于首位,足见其对将帅智慧的高度重视。孙子这里所说的“智”,并不是后世文学作品中描述的“锦囊妙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之类,而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敌我双方以及自然条件的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知是智的基础。

为了全面掌握作战信息,孙子十分重视情报工作,在《孙子兵法[注: 《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名《孙子》、《孙子兵书》、《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孙武兵书》等。是中国古代的兵书,作者为春秋末年的齐国人孙武(字长卿)。]》中专门列了《用间篇》加以详细阐述。孙子将间谍分为因间、内间、反间、死间和生间五种,主张广派间谍以充分了解敌情。“鸟集者虚,叔向闻鸟知敌遁;旗靡者乱,曹刿视辙命军追。”这幅刻于惠民孙子兵法城的对联,讲的便是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的两个战争故事。叔向根据敌营上空众鸟云集,得出了齐军已经撤退的判断,而曹刿则根据齐军辙乱旗靡的现象,判定敌人是真败,于是下令追击,终于大获全胜。

当然孙子要求将帅掌握的信息,并不只是敌情,还包括己方的情况及天时、地利等自然因素。只有全面地掌握情报,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并进而赢得战争的胜利。于是便有了著名的论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

历史上,大凡成功的战略决策和作战行动,都是建立在对信息充分掌握的基础之上的。

楚汉战争[注: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项羽、刘邦为争夺政权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历时四年多,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前夕,大将军[注: 大将军,是中国古代各朝经常设置的武官职名,其实际职权变化很大,但多为高级军事指挥甚至最高军事统帅。历史上各时期多见以“某某将军”尊称为“某某大将军”的习惯,但是秦汉与三国时期的大将军职位有很大差异。]韩信向刘邦呈上了一份可以称为“战略咨询报告”的对策——《汉中对》。他指出,项羽的强大只是表面现象,他的“勇”只是没有头脑的匹夫之勇,他的“仁”是放弃原则的“妇人之仁”,他的“强”也只是百姓慑于淫威而不得不依附的蛮横强梁,迟早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如果刘邦能够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英豪,值得花大本钱调动文武官员的积极性,利用汉军将士渴望东归的心理,加上在关中时与百姓“约法三章”而赢得的民心优势,一定可以还定三秦,逐鹿中原。事实的发展印证了《汉中对》的正确性,经过四年的楚汉相争,刘邦终于击败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