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用调查研究探讨“语文课…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
教授谈语文教育脱节:高…
专家:儒学复兴应返本开…
完成“补课”任务后,大…
路甬祥:非遗法为中华文…
语文高考改革仍缺清晰路…
福建高考语文阅读题 作…
北京:熟悉、不难——人…
社会对高考作文是一种畸…
最新热门    
 
复兴语文 难在哪里?

时间:2011-07-16 11:35:56  来源:不详

 

中学语文的尴尬和困惑

 

    作为培养全体国民对祖国母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基础学科,语文关系到民族文化的延续、民族精神[注: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离开了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传承。语文是青少年吸纳民族文化的主渠道,是学生形成能够自由思考表达和独立人格的必不可少的文化力量。

 

    澳门[注: 澳门是中国所辖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位处珠江口以西,由澳门半岛、氹仔、路环以及路氹城四个部份所组成,东面与香港相距30公里。]中国语文学[注: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会理事长胡培周告诉记者,近年来,“两岸四地”语文教育同仁在面对各地语文教学中比比皆是的种种尴尬与无奈时,总是希望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去重新焕发语文作为母语教育应有的尊严和地位,可收效却不理想。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语文教育中心主任、《语文月刊》主编陈建伟教授在上完一堂语文示范课后,遗憾地对记者说:“由于学生课前不愿意预习,课堂上对文本难以理解,本来应该是通过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最终还是变成了老师从头到尾一厢情愿的满堂灌,实在是没有办法。”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