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诗经》与风雅精神(6)
《诗经》与风雅精神(5)
《诗经》与风雅精神(4)
《诗经》与风雅精神(3)
《诗经》与风雅精神(2)
《执子之手——〈诗经〉…
透过流行看古典:《山海…
苦觅《坛经》作么生——…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黄帝内经…
最新热门    
 
《诗经》与风雅精神(7)

时间:2011-9-9 9:38:44  来源:不详

六、礼乐文明与春秋时期[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或称春秋时代,简称春秋。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期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君子人格的成熟

“君子”一词的出现不是春秋时代的事情,但君子作为一种人格理想却是春秋时代完成的。君子人格对后来的中国士大夫[注: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在中世纪,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官吏的人事体制为中国所独有,因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士大夫阶层,即专门为做官而读书考试的知识分子阶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中国人一生要成就的道德就是君子人格。

君子一词具有多方面的含义,但其最初的意义是指居住于城邑中的贵族,而不具有道德的意义。在古代经典中“君子”一词一直是与“小人”对举的,而这两个词的基本含义是阶层与阶级。《尚书•无逸》谓:“呜呼,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君子是城邑中“无逸”的人,而小人则是从事稼穑的人,其分工有明显的区别。君子与小人的这种分工的不同是被当时人普遍认同的。《左传•襄公九年》记晋知武子曰:“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制也。”襄公十三年记君子曰:“世之治也,小人农力以事其上,是以上下有礼,而谗慝黜远,由不争也。”君子从事的是劳心勤礼之事,而小人从事的是稼穑农力之事,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的。这是阶级的划分也是城乡的划分,因为所谓君子是居住于城邑,而小人是居住于乡野的。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划分,因此《论语•卫灵公[注: 卫灵公,即姬元,为春秋诸侯国卫国君主之一,他为卫襄公儿子,承袭卫襄公担任该国君主,在位期间为前534年-前493年(在位42年)。]》载孔子言:“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也;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君子之所以没有“忧贫”之苦,是因为他们是居住于城邦中的贵族,而居住于乡野的所谓小人作为被统治者[注: 统治者 tong zhi zhe 〖the ruler〗 所谓统治者,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统治的领域具备一个国家的性质,他在同时和后世均被广泛认可。]就难免有衣食之忧冻饿之苦了。

虽然君子与小人最初只是社会分工与阶级的划分,并不具有道德与文化的意义,但应该看到城乡间不同的生存环境、不同的经济状况,最终形成了文化与精神教养上的差别。乡野小人被剥夺的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因此城邑君子常常流露出在文化上对乡野小人的轻视和对自身的肯定与自信。其实文化的优越是取决于政治与经济的优越的,从历史发展来看,一个阶级无论以何种手段取得政权,他们都乐于用文明来装饰自己,儒家的礼乐文明恰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