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
国内知名文人学者海南文…
中秋节没“传统味”无需…
传统民俗再现中秋榕城
传统节日日日新 传统习…
湘西南非遗艺术节正式开…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
最新热门    
 
将传统民间艺术溶入现代生活(1)

时间:2011-9-15 10:26:05  来源:不详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间艺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无意识地成为传承历史的重要载体,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民间艺术的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离不开孕育它的民族特性和民族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社会文化形态的日趋丰富多样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民间艺术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大量民间艺术形式濒临灭绝或已经灭绝,保护和传承尚存的民间艺术已成为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共同关心的话题。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问题,一种文化形态的产生与存在是和特定的历史环境、社会环境相对应的。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民间艺术的此消彼长也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常态。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大多是农耕经济的产物,适应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民间土壤。现代社会正向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方向疾速发展,古老的民间艺术如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存环境,其走向消亡就成了历史的必然。以皮影戏为例,这种有着悠久历史并堪称“电影鼻祖”的民间艺术曾在我国大江南北遍地开花,长期以来深受我国各阶层各民族人民群众的喜爱。甘肃省也曾是皮影大省,陇东、定西、天水、兰州、河西等地都有自己本土特色的皮影艺术,但时至今日除环县皮影一息尚存,其他地方的皮影大都[注: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即“可汗之城”,帝都之意。)。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京师。]销声匿迹。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适应不了现代人的欣赏趣味,电影、电视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出现让现代人可做的选择太多,皮影艺术越来越显得与现代生活格格不入,受到冷落也就成为自然而然之事。 



  民间艺术说到底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注: 经济基础是一个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名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经济基础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之上的。没有经济做后援,没有金钱来支撑,民间艺术要想生存下去是很困难的。甘州区乌江安镇村“狮子上缆绳”的绝技和河西地区独特的说唱艺术“河西宝卷”的濒临灭绝都与此不无关系。民间艺术如果没有人热爱,没有人来继承和发扬光大,自然会消亡。但仅凭少数人热爱是不够的,没有人来欣赏,没有人为此付钱,单靠民间艺人苦苦支撑,终归会难以为继。另一种办法是政府出面保护。但民间艺术数以万计,政府能保护得过来吗?而且,金钱不是万能的,有些民间艺术申报了“人类非物质形式文化遗产[注: 文化遗产,中文在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进行保护,有了国家资金的帮助,按理说这种艺术的生存应该不存在问题了,但往往事与愿违,因为民间艺术还需要有人传承和延续,不像物质性文化遗产一样,是可以用金钱来维修和恢复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