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评:文物鉴定泰斗卷入骗…
评:口味越变越重了,荧…
评:改编名著“戏说”“…
评:应挖掘传统“王道”…
画坛批评:乱象当停!
专家谈文学批评:不坚持…
评:从“范郭之争”看,…
评:文化原生的期待
我看文艺批评:学学古人…
评:《春天里》沾着泥巴…
最新热门    
 
评: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时间:2011-9-21 11:05:35  来源:不详
有人说过,20岁的时候读巴金[注: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30岁的时候读茅盾,40岁以后读鲁迅[注: 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其实,无论年龄多大,如果把自己封闭在书斋里是读不懂鲁迅的。鲁迅的本质精神是他对于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刻理解。只有理解了中国社会才能读懂鲁迅,而只有读懂了鲁迅才能理解中国社会。鲁迅与中国就是这样一种解不开的纠葛。他一生批判和挑战的不是哪一个个人,而是中国的一种文化传统,一种民族根性,一种社会状态。局限于鲁迅与周边人际关系和具体事件的纠葛,是不能真正理解鲁迅的价值和意义的。鲁迅活在当下,因为他昔日所指正是今日所在。鲁迅是常读常新的,他已经成为一个世纪性的话题,我们这个民族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光也尚未真正读懂鲁迅,理解鲁迅。或者说我们往往故意不去读懂不去理解真的鲁迅。留在民族记忆里的鲁迅是中小学教科书中的鲁迅,是每逢某个重大政治节日便被装饰出来的鲁迅。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使是被装饰的鲁迅也越来越变得稀有了。毫无疑问,鲁迅已经远离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自己。人们都认同鲁迅性格的本质是挑战强者而绝望的反抗,但是我们很少能细想为什么鲁迅能至死坚守这一性格?归根结底,就是鲁迅的人格所致,任何性格特征大多源自于人格特征。


  鲁迅用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知识分子”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对于我们来说,鲁迅精神在当代中国最大的价值,就是对于中国当代知识分子思想立场和人格境界的启示意义。知识分子是一个民族最精华的群体,是一个时代最前沿的思想集团和最尖端的知识集团。我从心底里不想做一个庸人,但是我承认自己还不是一个敢于挑战的强者,相反很多时候还是一个懦弱者。虽说在精神上一直努力接近鲁迅,与其相通,因为这是在当下环境中摆脱平庸的一种精神突围。夜深人静,坐在书桌前,重温鲁迅,常常有一种灌顶般的顿悟,顿悟之后的无奈,无奈后的沉重。每逢此时,我的感觉就如一位朋友大作的书名一样——“愧对鲁迅”。像当年鲁迅深夜在读安岗秀夫的《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一样,我读到鲁迅的一些句子,也总是惊出一身汗水来。这冷汗不只是为鲁迅的深刻而惊叹,也是面对鲁迅的深刻和挑战而自愧不如的结果。鲁迅的伟大在于其思想的深刻,而鲁迅的痛苦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刻。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说:“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注: 解词 【词语】:莫过于【注音】:mò guò yú【释义】:1. 没有超过…的。如: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奉献。 相关条目 桑榆暖 甜津津 亦都护 托尼贾 苦草属-moguoyu]梦醒了无路可走。”不忘鲁迅,让我们活得很累很沉重。鲁迅学人大都[注: 元大都,或称大都,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即“可汗之城”,帝都之意。)。自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为元朝京师。]批判意识太强,因而也往往不容于环境。面对尘世人间,我们往往不能发出自己的心声。但是,无论如何,作为真正的鲁迅学人,绝不能参与对于鲁迅本质精神的改造,因为曲解鲁迅就是背叛鲁迅。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