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评:文物鉴定泰斗卷入骗…
评:口味越变越重了,荧…
评:改编名著“戏说”“…
评:应挖掘传统“王道”…
画坛批评:乱象当停!
专家谈文学批评:不坚持…
评:从“范郭之争”看,…
评:文化原生的期待
我看文艺批评:学学古人…
评:《春天里》沾着泥巴…
最新热门    
 
评:远离鲁迅让我们变得平庸

时间:2011-9-21 11:05:35  来源:不详
>  鲁迅在世纪之初确立的现代人的思想人格境界,就是呼唤“真人”而揭露“伪士”。他立志用“内曜”“破黯暗”,以“心声”“离伪诈”, 对初民社会“朴素之民,厥心纯白”的道德人格有一种复古式的怀念。这不同于一般社会思想的复古,是想向后寻找推动民族人格向前发展的动力,以完成其“立人”总体目的中的道德理想人格的构造。复古也是一种对现实的否定,如果以人类本性的回归为目的,那么复古也就有了恒久的人类学价值。在人性的道德上,鲁迅始终是“复古”的——复归于人间的原点。政治约束思想,环境更腐蚀人性。人本善,对于人间原点崇高和自然的认定,其实是对社会现状的批判。鲁迅在担负起政治救亡、思想启蒙重任的同时,又担负起道德救赎的重任。思想启蒙是向前看的,道德救赎是向后看的。这主要是来自于鲁迅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鲁迅的真实让恶人的作恶变得困难,特别是让伪善者暴露出恶的本质。他一生树敌过多,除了思想立场和政治倾向的差异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性格所致。而这性格也就是人格——不说假话和揭穿虚伪。这造成了他人际关系中最大的悲剧——自己不虚伪也不允许别人虚伪。


  鲁迅的真诚与真实是当下中国最值得珍惜的精神资源,思想意识上的“独出”与道德人格上的“率真”,是鲁迅“致人性于全”的主要思考内容。面临当下中国社会的转型,反顾鲁迅道德人格的立场,便具有了新的意义。鲁迅一生都在“力抗时俗”、“力抗强者”。他一方面批判构成“时俗”的“庸众”,一方面批判使民众精神麻木、形成奴性的“强者”,为“唤醒”民众而进行思想、政治上的启蒙。两者相比,他对于“强者”的批判是整体的,从思想到道德上都给予了否定。而对于民众在道德人格上表现出的“率真”、“古朴”则给予了肯定,并作为健全人性的标准之一。而今日之民众,在思想意识和道德人格上则往往表现为两重性:思想意识的觉醒与道德人格的滑落。由于历史的发展,一般民众逐渐疏离于僵化的意识形态,具有了被“唤醒”后的思想状态。但是,正是由于这觉醒之后对现实所产生的失望,使人们丧失了理想主义和共同伦理精神,退而求其个人物质生活的发展,结果带来了道德心的淡化,造成政治意识的弱化与道德人格的滑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当下社会高度情绪化,处于一种暴戾危机状态。身处当下境遇,我们可能什么都做不来,但是我们至少能做到真诚和善良。


  鲁迅的存在,为我们确立了一种人生境界和一面反省的镜子。面对鲁迅的言行,使我们不敢自我夸耀,使我们不敢轻易自称为“战士”,也不敢轻易把某人称之为“伟人”。我们只要一直努力坚守这样一个底线:可以平凡,但是不能平庸;可以不崇高,但是不可以堕落。然而,这个人生底线的坚守是痛苦的,也可能是孤独的。最后,我想说两句话:“我爱鲁迅,鲁迅害我。”


  张福贵(作者系国务院[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由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组成。]学位委员会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文学院院长)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