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学者:戏曲“活化石”靠…
学者李泽厚:能不能让中…
到底是被毒杀,还是正常…
台湾学者郑卜五做客清华
海峡两岸学者厦门共探诗…
学者质疑光绪毒杀说:地…
专家学者解读磁山文化
2011北京论坛中外学者共…
在日华人学者举行辛亥革…
比较文学进入全球化 中…
最新热门    
 
学者李泽厚:能不能让中国哲学“走出语言”?(1)

时间:2011-12-6 9:16:33  来源:不详
“说话”毕竟是第二位的 
  文汇报:在上一本对话《该中国哲学登场了?》中,有你不少新的见解;这一次,也希望能多谈一点你对哲学的最新思考。
  李泽厚:上次你问我答,讲了我思想几个阶段之类的好些问题,其实几十年来一直萦绕着我的,是如何“走出语言”的问题。
  所谓“走出语言”,是指走出当今语言哲学的牢笼。20世纪是语言哲学的天下。卡尔纳普反对形而上学,把哲学归结为句法研究、语义分析,维特根斯坦把哲学弄成语言用法的纠误,说“语言是我们的界限”。分析哲学成为英美哲学主流几十年。欧陆亦然,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之家,德里达说文本之外无他物,保罗·利科说“人即语言”,美国的理查德·罗蒂说“没有语言之后的实在”,等等等等。上世纪哲学的“语言学转向”(Lingui sti c Turn)统领了一切,气势极盛,把杜威、怀特海这样一些颇有见地的大哲学家也挤到了边缘。学术界几乎公认语言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现代高科技的数字语言也似乎充分证实和推动了这一点。西方哲[注: 方哲,女,湖南卫视《我们约会吧》节目嘉宾,因为参加这个节目而在网络上走红。]学这一潮流也席卷了许多学科,影响遍及全球。 
  但是,我读中国传统典籍[注: 泛指古今图书。 汉荀悦《汉纪·成帝纪》:“光禄大夫 刘向 校中秘书,謁者 陈农 ,使使求遗书於天下,故典籍益博矣。”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典籍》:“ 开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却非常惊异地发现,中国古代[注: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中国古代是指先秦至1840年鸦片战争的历史-zhongguogudai]哲人对语言采取了非常审慎、严格、怀疑甚至告诫的态度。《论语》中充满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巧言令色鲜矣仁”、“听其言而观其行”、“刚毅木讷近仁”以及“天何言哉”等等。《老子》则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有“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禅宗更是“不立文字”,读无字书。
  这可能涉及到一个根本问题。我本不大相信语言是人的家园或人的根本。这使我想到,凭借中国传统,也许能突破当今哲学的某些界限和窘境。
  首先,对语言的不同态度和差异是如何来的?我在《论语今读》中把它归结为“太初有言”与“天行健”(即“太初有为”)。前者是《圣经》、希腊哲学的Logos,后者是中国的《周易》和巫史传统。这就是逻辑-理性-语言-“两个世界”,与行动(“天行健”)-生命-情理-“一个世界”的区别。我希望这个中国思想(不说“哲学”二字也罢)在未来的生理学-心理学亦即脑科学高度发达的帮助下,来个现代化的转换性创造,使当今人[注: 今人 拼音: 解释: 现代的人;当代的人。-jinren]们能从对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以及福柯、德里达等的迷恋中脱身出来,吸取杜威、怀特海、皮亚杰等人的一些建设性构思,创造21世纪的新哲学——这也就是盼望它引领哲学,走出语言的画地为牢,从而“登场”世界。
  当然,问题在于,能走出语言吗?人的一切活动包括我所强调的使用-制造工具的实践活动,也脱离不开语言,特别今天有许多高科技领域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就是语言。而且,用以“走出”语言的也还是语言,所以,所谓“走出语言”不是让人不用语言,用心灵感应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