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上海民乐团诠释中秋文化…
新版《新华字典》修订人…
张悟本和马悦凌何以“前…
范曾:国学的终极目的是…
范曾:国学的终极目的是…
文化是民族生命密码 书…
海外古籍以“数字化”回…
昌明国故 融会新知——…
汤用彤:昌明国粹 融会新…
汤用彤:昌明国粹 融会新…
最新热门    
 
以“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为己任——《学衡》杂志纵横谈

时间:2011-12-9 11:08:16  来源:不详
(耿云志主编:《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第33册,黄山书社,1994年,第157页)梅光迪在《学衡》创刊初始时期接连发表文章,尖锐地批评五四新思潮的提倡者不了解历史,对中西文化源流缺少广博精深之研究,从而带来了偏颇。他指出,对于古今中西文化,皆须先有“彻底研究”和“明确之评判”的态度,以求达到“融贯中西”的目标。他还说:“中国之文化,以孔教为中枢,以佛教为辅翼,西洋之文化,以希腊罗马之文章哲理与耶教事例孕育而成。”(梅光迪:《评今人提倡学术之方法》,《学衡》1922年第2期)

 

    胡先骕早在1919年就已在《东方杂志[注: 《东方杂志》-《东方杂志》是中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一份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它创刊于1904年3月,1948年12月终刊,历时45年。]》上发表了《中国文学改良论》,对胡适、陈独秀倡导的文学革命论所表现出来的“因噎废食”的“偏激”,给予了公开的批评。在《学衡》创办后,又在该刊物上发表文章指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重任当然不是国内顽固守旧的冬烘们所能担当,必须有一批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又有世界文化眼光的“学兼中西”的饱学之士才能胜任。只有以新的方法和新的理念来整理、淘洗旧学,广泛吸收西方价值观念,才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符合现代世界潮流的诠释,并使中国文化摆脱困境,寻求新路。(参见胡先骕:《说今日教育之危机》,《学衡》1922年第4期)

 

    “学衡派”诸君无论是吴宓还是梅光迪、胡先骕都深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影响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白璧德是当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文学教授,新人文主义者。他十分向往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近代以来的科学主义所产生的流弊深表忧虑,想提出“新人文主义”的文化主张加以匡正。他认为,他的新人文主义思想是有深远历史渊源的,既根植于西方古典主义的文化传统之中,又与中国古代儒家孔子的“仁学”在精神上相一致。他曾经强调指出,“中国在力求进步时,万不宜效欧西之将盆中小儿随浴水而倾弃之。”“必须审慎,保存其伟大之旧文明之精魂也。”(白璧德:《白璧德中西人文教育谈》,胡先骕译,《学衡》1922年第3期)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保守主义[注: 保守主义是西方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政治思潮之一。保守主义的主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