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谣言一个接一个出现的时候,总会俘虏一些信誓旦旦讨厌“谣言”的信众。谴责“谣言”却又信谣传谣,言行之间的矛盾绝非“叶公好龙”之类人性虚假的批评所能解释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谣言本身的复杂性。正在流布的讯息究竟是不是谣言?怎么判断是不是谣言?如果类似问题得不到解决,谣言始终是谣言,而讨厌“谣言”也只能是一种标榜而已。
吕宗力先生积十年之功,写出《汉代的谣言》一书。作为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其意图显然不是为了直接提供辨别谣言的宝典,但对于我们认识谣言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因为正如作者所言,“本书所要讨论的谣言,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国家地区、任何社会文化形态中,可以说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从这个意义上说,谣言的历史必然具备鉴古知今的品格。生活在当下,空前发达的科技在给社会带来交流之便利的同时,也使得谣言愈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可是,人们对谣言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作者开首即指出:“笔者在本书中将谣言定义为一种未经证实但未必虚妄谬误、主要经口头传播(当然也可以文字为载体)的言论信息,经人际沟通、集体参与和广泛传播而构建成形。至于谣言的最初版本是否无中生有,或谣言原创者(如果有的话)的动机是否故意捏造,并不是本书关注的重点。”这个定义与我们平常所感受到的“谣言”存在明显不同,《辞海》所谓“没有事实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