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孔子与《易》学(4)
孔子与《易》学(2)
孔子与《易》学(1)
崔存明:荀子与儒家《春…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通权达变之道 连孔子都…
荀子与儒家《春秋》的经…
聚焦“孔子学院”现象④…
聚焦“孔子学院”现象③…
最新热门    
 
孔子与《易》学(3)

时间:2012-2-11 20:16:37  来源:不详
·典籍》:“ 开元 中,定四部目録,大凡五万一千八百五十二卷。]、典章、诗歌等的整理和传承基本上没人去做,大体上处于一种自生自灭的自然状态。巫祝和史官虽然是文化人,但他们是不会去管这些事的。

巫祝只管利用他们口口相传的技术为皇家获取天机提供技术服务,并把卜筮[注: 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蓍草称筮,合称卜筮。-bushi]的结果记录在案,给皇家的决策提供依据,至于这些卜筮结果的整理和传承他(她)们是不去管的。也就是说,每一次卜筮,只要结果出来并记录下来,他(她)们的工作就算完成、结束了。这就象我们现在的医生(不包括医学院的教师),他们只管看病和写医案,每一次看完病写好医案他们的事就算完了,至于医案他们是不会去整理的,整理医案那是搞医学的人的事。

史官与巫祝也差不多,他们只负责忠实地记录历史事件,同时,把事件录下来之后,他们也不会花时间去将他们记录的档案整理成书的。

所以,包括《周易》在内的五经能最终传播于世,孔子及弟子乃至后世的儒家的功劳是不可抹杀的。对于五经,不管孔子及其弟子是修也好,订也好,删、作也罢,能够有部分传承下来总比被历史长河淹没好。

因此,能使《易》以《周易》的形式流播于世,这应该是孔子于易学发展的首要功劳。

此外,在孔子之前,《易》不但掌握的人很少,其功用也非常有限,除了用于卜筮之外,几乎不再起着任何效用。而经孔子改写之后,《易》终于走出“闺阁”,为士人乃至寻常百姓所知悉、研读,特别是《易传》诞生之后,《周易》更是如虎添翼,很快成为了“三玄”之首,与《老子[注: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中国古代伟大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庄子》一起,共同摧生了极具东方特色的“玄学”文化。这,则是孔子于易学发展的第二大[注: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现成都北路7弄30号)举行。]功劳。

孔子在晚年潜心研《易》及撰写《周易》的过程中,其自身的思想境界也得到了很大的升华。我们注意到,在孔子所作的序、彖语、系象、文言里,已不再重提“复礼”之事,甚至在所有的彖语、系象、文言只提到了两个礼字。

在《周易》里,孔子不但不再提复礼这种倒行逆施之事,而且多次呼吁人们“与时偕行”,同时还大呼“革”、“豫”、“随”、“解”等十三卦“之时义大矣哉!”此时的孔子,与“知天命”之前的孔子已经判若两人,此时的孔子才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