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流沙河:生活再难也能从…
大清新闻界的血泪史 记…
大清新闻界的血泪史 记…
大清新闻界的血泪史 记…
浅论从《史记.鸿门宴》…
史家绝唱 无韵离骚——…
关注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构…
海峡两岸文博会:一个大…
兰溪举办李渔诞辰400周…
最新热门    
 
史记会:《书信集》呈现的吴宓晚年生活

时间:2012-3-14 9:49:18  来源:不详
的战场。

 

    最终,吴宓还是留在了重庆,成为“乙方”区域的一个教员。对于从事[注: 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晶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congshi]西洋[注: 西洋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西部地域概念。明朝时期的西洋是指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郑和下西洋”、“西洋镜”中的西洋就是此义。]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的吴宓来说,这里的研究条件都是十分有限的。五六十年代,吴宓最亲密的学生和朋友李赋宁等曾多次劝他回到北京,女儿吴学昭也曾传达胡乔木的口信,表示吴宓可以调回北京,但都为吴宓所拒绝。这其中的原因,在1962年4月吴宓致李赋宁的信中说得最为全面:

 

    第一,“首都政治空气太浓,人事太繁”;第二,“最怕被命追随冯、朱、贺三公[注: 三公[紫微垣],三公[太微垣]],成为‘职业改造家’”;第三,北京友朋“督责宓改造最力”,久居北京易生暌违;第四,北大西[注: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建立的农民政权。1643年在武昌初建。1644年张献忠占领成都后称帝,正式建立政权,年号大顺。]语系人才甚多,即使去了也不易得到位置;第五,如若常居北京,必常回忆到自己1925-1928年在清华之事功,及1933-1937年在清华之生活,十分痛苦;第六,“家中人均进步,长年同居,反多心情上之阋碍与语言行动之不自由”。(着重号为吴宓所加,下同。384页)

 

    这六条[注: 名称 六条 简介 汉设刺史,以六条问事。《汉书·百官公卿表》颜师古注引《汉官典职仪》:“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都是客观事实,其中恐怕以不做“职业改造家”为最重要。职业改造家者,时时发表文章、汇报思想,以自我批判、自我改造之谓,然而吴宓虽怕,以当时的形势而论,他自己也难逃职业改造家的命运,尽管他的“改造”并非出自真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