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流沙河:生活再难也能从…
大清新闻界的血泪史 记…
大清新闻界的血泪史 记…
大清新闻界的血泪史 记…
浅论从《史记.鸿门宴》…
史家绝唱 无韵离骚——…
关注第四届世界儒学大会…
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构…
海峡两岸文博会:一个大…
兰溪举办李渔诞辰400周…
最新热门    
 
史记会:《书信集》呈现的吴宓晚年生活

时间:2012-3-14 9:49:18  来源:不详
    工宣队管理员告宓,说:“凡宓所写出之信,已被管理员全部截留(邮局)、追回(收信人所在之革委会)而拆阅,并加以没收”。故知该信皆未达到。但管理员又说:“你尽可随意、自由,和一切亲友通信”。宓却未再写出信去。(429页)

 

    最后一句实在令人兴叹。这封信由唐昌敏代为寄出,才幸而到达收信人手中。

 

 

    1947年,吴宓在武汉主编《武汉日报·文学副刊》,认识了向副刊投稿的金月波等人,结为诗友。《书信集》中收录了吴宓致金月波的信函三十六通,件数仅次于[注: 【词语】:仅次于 【注音】:jǐn cì yú 【释义】:1.紧跟着或紧靠着(如空间、时间或重要性)。2.级别低于,顺序在后。]作者早年的至交白屋诗人吴芳吉[注: 吴芳吉,字碧柳,系重庆市江津区德感坝人士,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著名诗作除《婉容词》、《两父女》外,尚有《护国岩词》、《巴人歌》等。]

 

    1952年,“三载同经万变来”(吴宓《依韵答月波见怀》,312页)的两位诗友又恢复了通信,书信的内容以互相唱和为主,诗作的基调则是感时伤怀。自五十年代初知识分子开始思想改造以后,吴宓可与倾诉心事的友朋日少(1956年2月致金月波:“今国内通函者已无几人,互寄诗者更少”,319页),与诗友的通信就成了他为数不多的吐露真情的机会。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