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关于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审…
中国古代文学自主学习方…
试析古代文学书目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举办何…
重视文化的曹操为何对“…
上海半数非遗“人老艺衰…
马原对话余华: 临死时…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最新热门    
 
关于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审视与对话(1)

时间:2012-6-18 9:57:42  来源:不详
文化标准。第二,核心价值观念只能够以一种“内置”的方式存在体现于文学作品之中。读者阅读一部文学作品,首先接触到的是作品的语言与艺术形式层面。潜藏于语言与艺术形式层面之下的,则是作品的思想内涵层面。而核心价值观念,则应该潜藏于作品的最深层,对于以上两个层面发挥一种根本的支撑作用。

陈坪(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文学的核心价值观念”提法很新颖。这一概念如果能成立,那一定是建立在我们对人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文学是特殊意义上的一种“人学”,文学理论是对文学做规律性研究的一门学科。现在要将文学的核心价值观念引入文学理论的讨论,就不能作凌空蹈虚之议,需要从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出发,否则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我认为,哲学人类学关于人的本质和构造的见解恰好可以为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人文、社科研究提供一种理论基础。不从本质上弄清楚人是什么,谈什么文学价值?更遑论核心价值了。

傅书华(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我们对文学核心价值观念的讨论,不要“凌空蹈虚”,而要从具体的“现实境遇”出发,从“问题”出发。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是价值迷茫。文学在其意识形态色彩淡化后,思想界对新的时代处于“失语”状态,也可以称为是“无中心”的“众语喧哗”状态;商业话语虽然在实际上极大地左右着文学发展,但在价值形态上,却不被社会各阶层所认可。核心价值观念的提出,就是意识到这一危机,想在价值观念上,认清、把握我们这个时代的一次努力。

审视现当代文学

傅书华: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核心价值观,我觉得要从一个比较广阔的视野来作考察。我不大赞成时下流行的用“启蒙”文学思潮、革命文学思潮来概括那个时代文学的观点。我觉得,以鸦片战争[注: 鸦片战争(Sino-British Opium War),中国近代史上一共有两次鸦片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为标志,中国传统社会超稳定结构系统的崩溃,不是外部西方强力所致,而是其自身发展的必然。新的社会结构系统,首先发生自南方,而且受西方资本经济形态的影响,不是偶然的。这一经济形态中生成的人的存在形态、精神形态,是其时文学的核心价值,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譬如“五四”时代的“人的文学”的提出,譬如巴金的《家》,等等。第二是对资本摧残人的抗争,譬如国统区中的左翼文学,如茅盾、老舍、丁玲等等。第三是对消失的传统文明的怀念,譬如沈从文的《边城》、戴望舒[注: 戴望舒(1905.3.5-1950.2.28) 笔名有戴梦鸥、江恩、艾昂甫等,生于浙江抗州,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为中国现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的《雨巷》等等。这些都是在上述新的社会结构系统内部发生的。检视这一历程,我们或许可以发现,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系统“崩溃”所导致的“离家”“出走”,新的社会结构系统与个体存在的“冲突”,在“冲突”中对个体意识或个体利益的坚守,冲突之后的不知向何处去的“漂泊”,在“漂泊”中的“迷茫”“罪感”“无根”的“孤独感”等等,可能是这一个历史时期体现其文学核心价值的一种意象表征。体现了这一核心价值、精神表征的作家作品,往往是大作家大作品,至少是优秀的作家作品。譬如鲁迅的“过客”、周作人[注: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男,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