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关于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审…
中国古代文学自主学习方…
试析古代文学书目的发展…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举办何…
重视文化的曹操为何对“…
上海半数非遗“人老艺衰…
马原对话余华: 临死时…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传媒无往不至的时代 文…
最新热门    
 
关于文学核心价值观的审视与对话(1)

时间:2012-6-18 9:57:42  来源:不详
、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乌篷船”、巴金的“家”、老舍的“骆驼祥子”、曹禺的“雷雨”等等。

段崇轩:关于解放区文学的研究,近年来持续升温,甚至成了一门显学。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赵树理文学现象。赵树理有一句广为传播的名言,说他的作品是要“老百姓喜欢看,政治上起作用”。我们可以把它视为赵树理的文学核心价值观。这一价值观是朴素的,但也是深刻的,甚至是伟大的。“老百姓喜欢看”,反映了他的“民本主义”思想和民间立场;“政治上起作用”显示了他的社会责任和政治理想,但他所谓的政治,既包含着共产党的政治任务,也蕴含着他的社会理想。他新中国[注: 【1】中文:中华人民共和国 拼音:zhōnɡ huá rén mín ɡònɡ hé ɡuó 英语: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 (PRC) ,]成立前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新中国成立后的《“锻炼锻炼”》、《三里湾》等,都充分而艺术地体现了他的文学价值观。特别是他作品中所表现的底层社会的生活情景与文化传统,人物形象身上的民间性格与文化精神,艺术形式上的民族风格与大众语言,更是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的文学遗产。

傅书华:“十七年”文学其实与解放区文学是有着根本上的区别的,主要是“时代语境”不同。解放区文学在与国统区、沦陷区的“对抗”和“张力”中,构成了自己的积极意义。但“十七年”文学,伴随着“语境”“张力”“对抗”的消失,其主要矛盾就是“整体”与“个体”之间的冲突。在这一冲突中,“十七年”的主流文学,是渐次用“整体”遮蔽“个体”,“个体”在“十七年”文学中,基本上处于“碎片”“边缘”状态。这种“整体”与“个体”、主流与“碎片”的“张力”“对抗”关系,是那一时代文学的核心价值观的一种体现。


上一页  [1] [2] [3]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