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杨建民:胡适“别”解古…
王福民:龙舟竞渡与中华…
陈鲁民:多读点无用之书
学生宿舍旁挖出明朝古墓…
陈鲁民:钱锺书报恩
张未民:文化的价值
陈鲁民:爱屋及乌
黄朴民:魏孝文帝巧迁都
陈鲁民:文化“拼爹”与…
郭盛民:从历史、文化的…
最新热门    
 
张未民:《诗经》与“中国”

时间:2012-9-7 17:03:46  来源:不详

 

    然后我们看《诗经》开启的一种雅正中和的“诗教”,是一种基于“中国”理念的政治美学传统和实用理性美学传统。

 

    在这里,“中国”已沉淀为以“中”为本的理念。这种以“中”为本的理念随着这块东亚大地的区域土地和族群活动的“中国化”进程而成为贯通从政治治理到人生哲学、到文学艺术的普遍性价值,成为立国之本[注: 立国之本   立国之本   【注音】lìguózhīběn   【释义】立国:即建国,建立国家或使国家存在下去。汉魏间文学家徐干《中论?谴交》载有:“古之立国也,有四民焉。]、立人之本、游艺之本。一部《诗经》为儒家所阐释发扬的“诗教”,必需到这个“中”字里边,到我们先人的中国化实践中去索解。对由《诗经》所出示的风、雅、颂的一体结构,以及赋、比、兴的诗学要义,平衡与协调便成为组织和运作的首要问题,因此,这个结构的运作与协调必然地要求一个“中”的要义。而这种“中”精神也自然地成为《诗经》中的第一块精神基石。《尚书·尧典》中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句朱自清称之为中国诗学的“开山的纲领”的话,其要害一在发为心声,二在发声为和。中者,心也,和也。所谓“温柔敦厚,诗教也”;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义”;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所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所有这些儒家的,《诗经》的,天地、人心、艺术相贯通的普遍性哲学,其实都来源于“中国化”的古代国[注: 代是十六国时期鲜卑拓跋氏在初期建立的政权。魏晋时期鲜卑拓跋部原游牧于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一 代王带。 永嘉元年(307年)禄官卒,其弟猗卢总领三部,有骑士40余万。]家和人的联合的共同体实践,发自于多元一体的“中国”结构及其“风、雅、颂”结构的内在需求,中正、平易、典雅、文质互胜、温柔敦厚、合乎人性伦常,作为最具普遍性的基本价值,体现为政治、伦理、美学的三位一体的贯通和统一,导致“中国”的主流审美意识形态的形成。而我们应予指出的是,正是在这种大的“中国/四方”框架之下,地域文学、个体文学风格和生命也会有其无可替代的美学价值。《诗经》全部305首作品,“国风”部分就有160篇,足以显示《诗经》的包容性和多样性。同理,赋、比、兴三式也使抒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