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杨建民:胡适“别”解古…
王福民:龙舟竞渡与中华…
陈鲁民:多读点无用之书
学生宿舍旁挖出明朝古墓…
陈鲁民:钱锺书报恩
张未民:文化的价值
陈鲁民:爱屋及乌
黄朴民:魏孝文帝巧迁都
陈鲁民:文化“拼爹”与…
郭盛民:从历史、文化的…
最新热门    
 
张未民:《诗经》与“中国”

时间:2012-9-7 17:03:46  来源:不详
和叙事、诗学和生活达成尽可能的统一。它的“中和”之美的功能有着广阔概括力和开放的灵活性。“中国”主题在《诗经》中的集中出现,并不是作为歌颂的,而是作为具有讽刺、告诫意义的讽喻诗出现的。孔子[注: 孔子 (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说中国诗学的在多种生活功用间平衡协进的重要性。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