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评:文化干部行贿诺奖评…
儒学与中华文化复兴协同…
清华大学重设人文学院
从“惶恐”到“过眼烟云…
从“惶恐”到“过眼烟云…
莫以文学名义消费莫言
“清华国学书系”发布《…
文学界纪念王辛笛百年诞…
当代文学喜忧参半 莫言…
莫言获奖感言:我的故乡…
最新热门    
 
清华文学院的前世今生——1952年清华文学院素描

时间:2012-10-23 12:29:43  来源:不详
,而只是在清华具有相对的“集团性优势”。(《清华学术精神》)

    20世纪上半叶的一批学者,他们从“封建社会[注: 封建社会是分封制定义的一种社会制度。这种制度下,国王向各类封建领主授予采邑,而封建领主向国王效忠,从而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式的国家治理结构。]”走来,本身就没有割断与历史的联系,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种天然的联系。清华自国学研究院起,以王国维[注: 王国维(1877~1927),中国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文学家。字伯隅,又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1901年秋赴日留学。]、李济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即以探究中国文化[注: 中华文化,亦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即汉族文化,汉文化。且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以文化圈概念亦被称为“汉文化圈”。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为己任,不为“疑古”风气所动,“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陈寅恪:《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为阐释中国文化做出巨大贡献,为后来者起到极好的示范作用。而在留美预备学校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清华,中西融会,更是其最基本的遗传基因,就连清华园中的建筑,也满是西洋味道。这种气氛熏育下的老清华各学科,形成“古今贯通,中西融会”的特点,也自然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1949年中国的巨变,基本宣告了“美国模式”的民国高等教育的终结,“苏联模式”、“延安经验”成为必然的参照和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思想领域的改造,同工商业领域的改造一样,也是新政权巩固的必要手段之一,可以做历史的理解。高校作为重要的思想阵地,其被改造,也是此一大势下的题中之义。

    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前的1949年10月,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就颁布《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暂行规定》,明令规定文法学院各系的课程,要“废除反动课程(国民党党义、六法全书等),添设马列主义的课程,逐步地改造其他课程”(《人民日报》,1949年10月12日)。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对全国范围内的大学课程改造进程起到了推动作用。1950年8月14日,教育部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决定》重申:“废除政治上的反动课程,开设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政治课程,藉以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课程改革,可以说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的先导。随之而来的,便是院系的调整。1951年11月3日到9日,教育部召开了全国工学院院长会议,拟订了来年高等工业院系调整方案。1952年4月16日,政务院正式公布《全国工学院调整方案》,当天的《人民日报》为此刊发社论,称:“就全国的高等学校来讲,这个调整方案还只是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