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历史网 >> 文化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晓明:莫言小说的意义…
李宇明:全民的“无声老…
国图馆藏文献证明:钓鱼…
宋志明:现代新儒学的可…
余来明:近代学术转型中…
唐燕明:略谈百年中小学…
南京欲重建明故宫遗址 …
郦千明:钱穆与胡适的学…
南京复建明故宫引争议 …
周思明:电视节目如何让…
最新热门    
 
府建明:学术出版的喜与忧

时间:2012-11-22 12:07:09  来源:不详
;   抄袭和剽窃现象之所以是最急迫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其性质恶劣,极大地败坏了学术的风气。不过其责任也主要在学术界,是学术界的自律不够,惩治的力度不够。说起来,我国相关管理部门都制订了严格的条例,但这些条例执行得如何,大家都很清楚。这个问题说起来就很复杂了,出版界有助纣为虐之嫌,但显然不是始作俑者。

 

    学术规范化问题,我始终认为不是一个大问题,只要国家出台相关的条例,高校、科研单位建立良好的评估体系,自然而然就能解决。在这方面,出版界也可以多发挥一些作用。

 

    读书报:学术编辑人才的缺乏,是影响学术出版质量的原因之一。在您看来,出版社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机制,以解决人才队伍的问题?

 

    府建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不少高校的教师愿意调到出版社工作,现在鲜有这种情况,反倒是出版社不少有学术能力的编辑调到高校去,这就说明出版社的机制确实存在问题。对于“有志于”学术出版的单位来说,应该根据自己的社情,从机构设置、考核方案两个方面,为从事学术图书的编辑创造一个相对稳定的空间。机构设置的问题相对好办,把适合从事学术出版的编辑配置到相应的部门就行。难度大的是考核方案,弄得不好,会影响整个出版社的良性运行。现在好多出版社把学术图书的编辑工作量,或参照一般图书的创利标准来计算绩效,或适当以补贴的方式来减轻相关部门与人员的经济压力,或通过社控以计件制方式(主要是编校费)来进行计酬。这其实都是权宜之计。我个人的想法是,各社应根据各自的出书板块,实行一部门一政策。如对学术编辑部门,主要按其完成的项目情况进行考核,绩效分配大致达到全社中等水平。之所以取中等水平,因为过高会影响一些创利部门的积极性,过低又会使学术编辑不能专心于本职。当然各社的情况不同,可以进行调整。但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让学术编辑整天为创利的事情挠心,那样是编不好书,也出不了人才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1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