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传统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国家图书馆一年仅向中小…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
报告文学作家陈桂棣:被…
小学生阅读状况调查:《…
小学生作文大写婚外恋雷…
泰山发现冯玉祥小学旧址…
影视剧“同题作文”越来…
2010年春季小学德育工作…
石钟山:军事文学作家向…
苏文茂:从药店小学徒到…
最新热门    
 
小学作文逼孩子“玩深沉” 模仿虚构说假话争高分

时间:2010-5-14 12:29:21  来源:北方网-每日新报

  内容提要: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十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竟一致表示,都为孩子准备过作文范文,很多家长甚至向“枪手”求文,每篇付费一两百元。在银行工作的刘先生无奈地说:“孩子想拿高分,只能这样。眼看就‘小升初’了,不少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了应试范文,少的三四篇,多则十几篇。”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记者采访了几十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家长。令人吃惊的是,他们竟一致表示,都为孩子准备过作文范文,很多家长甚至向“枪手”求文,每篇付费一两百元。在银行工作的刘先生无奈地说:“孩子想拿高分,只能这样。眼看就‘小升初’了,不少家长都为孩子准备了应试范文,少的三四篇,多则十几篇。”

  在机关工作的张女士,为了让今年“小升初”儿子考个好成绩,去年便给儿子报了个作文辅导班。“每月花几百元钱,专门准备应试范文。”张女士向记者展示了孩子上作文辅导班记下的范文,16开的作文本记了6本。“这还不是全部。”张女士笑着说,“孩子在作文辅导班里上了一年多,老师给出的范文类型应有尽有,以便考试时套用。大部分范文都是编的,里面的故事有的不可能发生在孩子身上。”

  案例:

  教授之惑——小学作文逼着孩子“玩深沉”

  杨新(化名)是天津某高校文学院的教授,在文学院是公认的“才子”,在大学任教后,常年为大学生开设文学理论课程,多次担任过院内文学创作比赛评委。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为上五年级的儿子反复修改的作文,竟屡次被小学语文老师以“主题不够深刻”等理由,认定为“不合格作文”,这一经历真把身为文学院资深教授的他“雷”倒了!

  几天前,语文老师给杨新五年级的儿子布置了一篇作业,以“一件有意义的事”为题写篇作文。儿子以爸爸带他参加攀岩的经历完成了作文,表达了自己第一次参加极限运动的兴奋。杨教授看后,觉得儿子写得不错,没想到却被老师批为“主题不够深刻”,并要求其重写。儿子只好回家向老爸求助,杨教授决定亲自操刀修改,将主题改成了“挑战自我”,并对语言进行了一番修饰,儿子重新将作文交了上去,没想到,作文又被退回来,理由是“缺乏时代内涵”。无奈之下,杨教授只好又编了个养小刺猬的故事,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次主题通过了,但作文又以开头、结尾没扣题为由再次退了回来。最后,杨教授按“三段式”格式对作文进行修改,总算是过了关。

  “我不知道这位小学语文老师评判作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杨教授认为,能用通顺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小学生来说已经足够了,没必要提更多的要求。一次,老师讲解班级一位同学的范文,作文讲的是一位行人违反交通规则,小学生上前提醒,并以“奥运期间,人人要注意自己的素质,为奥运争光”结尾。10岁的儿子对此很不解,他无法把马路上发生的事与“为奥运争光”联系起来,后来同学告诉儿子,这个故事是编的。“非逼着孩子‘玩深沉’,孩子只好编了。”杨教授觉得,试图让一个小学生具有“深刻”思维,不仅是揠苗助长,而且容易让孩子主动去“编故事”,养成“撒谎”的习惯。

  高分范文“三宗罪”:

  罪1:想得高分要学会编故事?

  记者翻开天津某小学一位六年级学生的作文本,里面记录着老师课上传授的“高分范文真经”。每篇作文题目下面均有“写哪些题材的作文容易得高分”的提示。

  如《我遇到的一件事》的提示是:1、遇到一位盲人过马路,我扶她过去了;2、看见有人随处扔垃圾,我告诉他是不对的,并做了标牌;3、我为灾区捐款。

  《启示》的提示则是:1、我把香蕉皮扔在马路上,一个小男孩见了,把它捡起来,扔在了垃圾箱;2、一个同学找我借笔,我不借,另外一个同学主动借给了他;3、一个女孩捡起了一枚被丢弃的硬币,说上面有国徽……

  小学四年级学生阿浩说:“其实在大街上遇到盲人,我从来没去扶过,怕对方打我。不过,考试时我还是会把这种范文搬上试卷。老师说,这样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罪2:小孩子得悟出大道理?

  “灯光下,看见爷爷刻雕像的手,我脑海中突然闪过爷爷的一句话——‘锋利的刻刀固然重要,而握刀的手却是刻刀的关键,因为人生也掌握在自己手中。’看见爷爷心无旁骛地雕刻时,我不禁发出感叹:‘是啊,有时人生也是一块木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