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以“文化革命”封嘴巴
以“又要革命”来施压
重述革命历史:从英雄到…
革命的出场与反思的缺席
五四伦理革命与儒家德性…
“排满”革命与国史重建
面向高新科技时代 促进…
辛亥革命时期学术文化的…
“革命文学”论战与报刊…
对中国研究及中国在世界…
最新热门    
 
重述革命历史:从英雄到传奇(下)

时间:2009-8-8 16:53:56  来源:不详
10期。
  (64)解清:《书报评价:<吕梁英雄传>(上册)》,《马烽、西戎研究资料》第113页。
  (65)周文:《<吕梁英雄传>序》,《马烽、西戎研究资料》第110页。
  (66) 《马烽、西戎研究资料》第9页。
  (67)比如,赵树理的《登记》就曾被改编为沪剧《罗汉钱》,而且广受欢迎,其经典唱段流传至今。
  (68)熊月之、周武主编:《上海——一座现代化都市的编年史》第515页,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出版。
  (69)(71)(72)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上),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80页,第25页,第179-183页。
  (70)郭沫若:《斥反动文艺》,洪子诚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史料选》(上)第97页。
  (73) 《文艺报》1950年第2卷第11期。
  (74)引之沈国凡:《解读<故事会>-一本中国期刊的神话》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0页。
  (75)沈国凡:《解读<故事会>-一本中国期刊的神话》第21-22页。
  (76)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9页。
  (77) 龚鹏程曾经对中国古代典籍中“侠“之一语的不同使用有着较为详尽的辩证。参见龚鹏程:《大侠》,台湾锦冠出版社,1987年出版。
  (78)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88页。
  (79)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65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出版。
  (80)马克·赛尔登:《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第33-35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出版。
  (81)陈思和:《民间的浮沉:从抗战到文革文学史的一个解释》,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出版。
  (82) 有关“游民文化”的问题,可参见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学苑出版社,1999年出版。
  83 黄子平:《革命·历史·小说》,牛津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84)《红旗飘飘》的出版显然引发了撰写和出版“革命回忆录”的高潮,比如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星火燎原》前身本来是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三十周年征文”。1959年上半年,征文汇集编辑成《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上、下册出版。同年12月,毛泽东给解放军建军30周年征文题词“星火燎原”,“三十年征文编辑部”改名“《星火燎原》编辑部”,所有预计出书也改名《星火燎原》。一些地方出版社也开始陆续出版此类著作,比如江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开始出版《红色风暴》丛书,等等。
  (85) 《红旗飘飘》(第一辑)“编者的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57年5月出版。
  (86)毛泽东:《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毛泽东文集》(第五卷)第350页,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
  (87)詹姆斯·O·罗伯特:《美国神话美国现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第3页。
  (88)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第90页,刘成富、仝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
  (89)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像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第13页。
  (90)毛泽东:《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954页,人民出版社,1966年出版。
  (91)罗瑞卿:《真正革命、彻底革命的英雄》,《青年英雄的故事》(续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5出版,第4页。
  (92)卢义茂:《也谈“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北京日报》1963年6月3日。引之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第31页。
  (93)周扬:《发扬“五四”文学革命的战斗传统》,《人民文学》1954年3月号。
  (94)陈建华:《革命与形式——茅盾早期小说的现代性展开》,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2、6 页。
  (95)李希凡:《革命英雄典型的巡礼》,《文学评论》1961年第1期。
  (96)有关《红旗谱》的“成长”主题的详尽论述,可参见李扬:《50-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再解读》中的第二章《<红旗谱>-“成长小说”之一:“时间”、“空间”与中国小说的现代转型》。
  (97)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人民文学》1959年第6期。
  (98)周立波:《<民间故事>小引》,《周立波文集》(第五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第290页。
  (99)比如《红旗谱》中关于“铜钟”的隐喻性的描写。
  (100)孟悦:《<白毛女>演变的启示-兼论延安文艺的多质性》,王晓明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下卷),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出版,第193页。
  (101)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491页。
  (102)毛泽东:《给杨绍萱、齐燕铭的信》,《毛泽东文集》(第三卷)第88页。
  (103)毛泽东《改造旧艺术,创造新艺术》,《毛泽东文集》(第四卷)第326页。
  (104)比如梁启超批评“旧史学”是“皆为朝廷上之君若臣而作,曾无有一书为国民而作者也”;是“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知有陈述而不知有今务”;“知有事实而不知有道理”,等等。梁启超:《新史学》,夏晓虹点校:《清代学术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