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一座城市没有博物馆 就…
感受美国博物馆文化:把…
日本博物馆的兴旺:工作…
上海“小男人”?
上海调查
上海商铺网
风水解读上海金茂大厦
风水解读上海金茂大厦 …
上海豪宅的销量创新高
上海倒楼开发商侵吞6千…
最新热门    
 
上海博物馆所藏竹书札记

时间:2009-8-8 16:58:21  来源:不详
等形,《说文》古文作 ,也都与它相近。我们怀疑此字上部应该看作“齿”,与下部的“口”同为意符,而中间部分从“日”从“火”的“炅”是音符。“日”又是“炅”的音符。“日”字古音在日母质部,质部字与缉部字关系密切。如“执”为章母缉部字,而以它为声旁的“挚”、“贽”、“鸷”等字却在章母质部。再如《庄子·人间世》:“执粗而不臧。”《经典释文》:“执,简文作热。”(参看高亨《古字通假会典》630页,齐鲁书社,1989年)而从“日”得声的“炅”是“热”的异体(如《老子》第四十五章“静胜热”的“热”,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作“炅”;《素问·举痛论》:“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王冰注:“炅,热也。”)。“燮”字古音在心母缉部,“协”字在匣母缉部;《尔雅·释诂》:“谐、辑、协,和也。”“勰、燮,和也。”我们怀疑简文此字读作“燮”或“协”。《说文·劦部》:“协,众之同和也。”“协”字异体作“叶”或作从“曰”从“十”。先秦文献有“协和”一词,如《书·尧典》:“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协和”又作“叶和”,如《论衡·齐世》:“既得天下,无嘉瑞之美,若‘叶和万国’、‘凤凰来仪’之类。”“燮和”的意思与协和一样,也见于先秦文献,如《书·顾命》:“燮和天下,用答文武之光训。”协作能力是能否成就帝业的重要因素。《左传·宣公三年》载王孙满回答“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说:“在德不在鼎。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而根据文献记载,舜是能协同上下的。《书·舜典》说:“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 简文所说舜有“协而和”的贤德与这些记载是一致的。

三  而终取之

《从政(甲篇)》1号简说:“昔者三代之明王之有天下者,莫之予也,而□取之,民皆以为义。”这段话周凤五先生在《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札記》(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1月10日)一文中作过考释:为了讨论的方便,现将其转录于下:

“莫之馀也”的“馀”,简文作余下口形,是“舍”字。舍,给予,见《鄂君启车节》:“见其金节則毋征,毋舍李食。”意思是说,凭此金节可以不征稅,但也不提供粮食给持有金节的人。简文“莫之舍”,指三代不以土地予人,可能是不实行封建制度的意思。此字又见简十四:“有所有舍而不敢尽之,有所不足而不敢弗”,则通假为“馀”。“有馀”是“不足”的反义词。以下缺文可能是“舍”或“予”,意思是说,有所给予而不敢尽取,有所不足也不敢不给,应当也是说封建制度。“取”上一字,整理者以为“笔画模糊,暂不可释”,故其“语意有欠明确”。按,细看残馀笔画与简十四“尽”字十分接近,所缺可能是“尽”。简文“昔三代之明王之有天下者,莫之舍也,而尽取之,民皆以为义气。”意思是说,上古明王尽取天下,不以土地予人,人民以为其所行正当。“三代”泛指上古,不是夏、商、周三代,西周封建制度是人所共喻的。

    简文中的“三代”是泛指上古还是指夏、商、周三代,似乎不好判断。“舍”字可以解作舍予,也可以直接读作“予”。“昔者三代之明王之有天下者,莫之予也”,大意是,过去三代明王拥有天下,不是谁给予的。下面一句的缺文,上引考释提出了“舍”、“予”、“尽”三种可能,王中江先生则怀疑是“顺”字(《上博馆藏战国楚竹二〈从政〉试编》,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1月11日)。此字原文上部虽然有些模糊,但下部为“日”字形笔道还是清楚的。“冬”字《容成氏》22号简作 ,《性情论》2号简作 ,前者白色的竖画和后者右边的墨长竖画都是竹简的裂痕;经比较,简文此字应该是“冬”字。“冬”读作“终”。《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公冶致其邑于季氏,而终不入焉。”简文“而终取之,民皆以为义”的意思是,最终取得(或夺取)天下,老百姓都认为是正义的。

四  志气不诣

《从政(甲篇)》9号简说:“志气不旨,其事不……”。“旨”字整理者以为“或读作稽,用为启”(《竹书(二)》223页)。周凤五先生指出,“志气不稽”或“志气不启”都迂曲难通,认为此字是“达”的省体,字义为“通也”,因此简文“志气不达”就是“志气不通”,也就是情志不畅(周凤五《讀上博楚竹書〈從政(甲篇)〉札記》,简帛研究网站,2003年1月1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