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竹書《仲弓》詞句試解(三則) |
 |
时间:2009-8-8 16:58:45 来源:不详
|
|
|
》,“孔子2000”2004年4月15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032.htm);李銳:《<仲弓>續釋》,“簡帛研究”2004年4月24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LIRUI003.HTM)。 [9] 《大戴禮記補注》,《清經解》卷七○六,第四册,頁807,上海書店1988年。 [10] 廖名春:《楚簡<仲弓>與<論語·子路>仲弓章讀記》,《淮陰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11] 上揭陳劍文;李銳:《<仲弓>新編》,“孔子2000”2004年4月22日(http://www.confucius2000.com/qhjb/zhonggongxinbian.htm):趙炳清:《上博簡三<仲弓>的編聯及講釋》,“簡帛研究”2005年4月10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zhaobinqing002.htm)。晁福林先生則在28號簡與2號簡之間插入3號簡(《上博簡<仲弓>疏證》,《孔子研究》2005年第2期)。 [12] 《上博簡<仲弓>疏證》,《孔子研究》2005年第2期。 [13] 《周禮正義》,第10册,頁2624,中華書局1987年。孫氏所云東河入海不確,看下文。 [14] 譚其驤:《西漢以前的黃河下游河道》,《長水集》下,頁56~86,人民出版社1987年7月。 [15] 參看李長傅:《〈禹貢〉釋地》,頁36,中州書畫社1983年1月。 [16] 史杰鵬:《上博竹簡(三)注釋補正》,“簡帛研究”2005年7月16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shijiepeng001.htm )。 [17] 《群經平議·春秋左傳三》,《續清經解》第五册,卷1388,頁1181,上海書店1988年。 [18] 參看《左傳》襄公十四年“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句下孔疏。 [19] “大家”除《左傳》昭公五年,還可見《國語·晋語一》“獻公卜伐驪戎”章。 [20] 《上博藏簡第三册仲弓試探》,“簡帛研究”2004年4月23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huangrener01.htm )。“導”後“人”字當是衍文。 [21] 《讀上博簡<中弓>札記四則》,“簡帛研究”2004年8月7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html/yanghuaiyuan01.htm )。 [22] 趙炳清:《上博簡三<仲弓>的編聯及講釋》,“簡帛研究”2005年4月10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zhaobinqing002.htm )。 [23] 晁福林:《上博簡<仲弓>疏證》,《孔子研究》2005年第2期。 [24] 《儀禮正義》,頁1382,江蘇古籍出版社1993年。 [25] 參看陳偉:《包山楚司法簡131~139號考析》,《江漢考古》1994年4期;孟蓬生:《上博竹書(二)字詞札記》,“簡帛研究”2003年1月14日(http://www.jianbo.org/Wssf/2003/mengpengsheng01.htm);孟蓬生:《上博竹書(四)間詁》,“簡帛研究”2005年2月15日(http://www.jianbo.org/admin3/2005/mengpengsheng001.htm);沈培:《周原甲骨文裏的“囟”和楚墓竹簡裏的“囟”或“思”》,《漢字研究》(第一輯),學苑出版社2005年6月上一页 [1] [2] [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