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采風曲目》零拾
上博三《彭祖》篇的性质…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上博易文字考释述要
上博簡《仲弓》「害近 …
上博简三《仲弓》的编联…
最新热门    
 
上博楚竹書《容成氏》、《昔者君老》考釋四則

时间:2009-8-8 16:58:14  来源:不详
  吾輩生逢其時,得閱覽古人真跡寶典。浸淫在其豐富的思想文化中,真人生一大快事。今就閱讀所得提出一些看法,非常不成熟,請學者專家不吝指教。拙文盡量避免「重複勞動」(劉信芳教授所提[1]),但是網路寄信時間不一,若恰有與學者撞題,還請諒解。此外,為響應網主先生所提減低文件的「體積」[2],拙文盡量不列古文字形,請讀者見諒。

 

(一)《容成氏》簡5的「歹桀」(下以△代替)

 《容成氏》簡5:「上下貴賤,各得其△」,李零先生隸作「歹+(煠-火)」,讀作「各得其世」,指「每個人都能盡享天年」。[3]陳劍先生讀作「所」,後加「?」。[4]按:字左旁從「歹」旁當無問題,右旁與「世」不類,參《郭店》7.3、7.21。尤其「歹+(煠-火)」亦見於《上博‧子羔》簡1,其「世」旁與△不類。「桀」,《郭店》10.5作 ,亦見於《容成氏》簡35等,嚴格隸定應從《容成氏》整理者李零先生隸作「傑」。證據之一是《容成氏》簡40的「桀」即無人旁。另外,由《古文四聲韻》「桀」引《古尚書》作 、引《汗簡》 (本從木,此從土,蓋「桀」字異體,木土意近,當作表意偏旁或可互換)[5]來看,[6]都說明李零先生所隸是準確的。而△的右旁與「桀」完全同形,所以應隸定作「歹桀」。筆者以為簡文應讀作「上下貴賤,各得其宜」,「桀」,古音群鈕月部;「宜」,疑紐歌部,聲古同為喉音,韻則為對轉,可以通假。傳世文獻多有相應思想,如《禮記‧樂記》:「然後,聖人作為鞀、鼓、椌、楬、壎、篪,此六者德音之音也。……所以官序貴賤各得其宜也,所以示後世有尊卑長幼之序也。」[7]、《荀子‧榮辱》:「故先王案為之制禮義以分之,使有貴賤之等,長幼之差,知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載其事而 各得其宜……」[8]、《管子‧明法解》:「故明主之治也,明分職而課功勞,有功者賞,亂法者誅,誅賞之所加,各得其宜,而主不自與焉。」[9]。蓋簡文的意思是層層遞進,先是「邦無飢(?)人,道路無殤死者」,即所謂「足食」(《論語‧顏淵》)[10]、「頒白者不負載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上》)[11]其次,便是要知人善任,晉用賢才,使「上下貴賤,各得其宜」。《論語‧顏淵》曰:「樊遲……問知。子曰:「知人。」樊遲未達。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12]尤其《列子‧仲尼篇》提到商太宰問曰:「三王聖者歟﹖」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不知。」曰:「五帝聖者歟﹖」孔子曰:「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曰:「三皇聖者歟﹖」孔子曰:「三皇善任因時者,聖則丘弗知。」[13]提到二王、三皇、五帝善任賢者,更與簡文的背景相合。另外,簡24-25「以波(陂)明都之澤,決九河之△1」。△1亦應分析為從水桀聲,可讀作「結」,見紐質部,與「桀」聲韻俱近。《廣雅‧釋詁一》:「結,曲也」。[14]《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其後扁鵲過虢。……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15],而「訣脈」又作「決脈」,如《三國志‧魏書‧華佗》曰:「佗令弟子數人以鈹刀決脈,五色血盡,視赤血……」[16]、《三國志‧魏書‧烏丸》:「以刀決脈出血,及祝天地山川之神……」[17]可見「決」、「結」可當反義詞用,「決九河之結」,意謂疏通九河淤結不暢之處。值得注意的是,簡42「湯王天下三十又一『世』而受(紂)作。」其中「世」與△形近,但細看仍有區別,其右上三直筆,與一般的「世」同,二者仍有差別。而簡40讀作「桀」的字,上似三直筆,與其他《容成氏》三個「桀(傑)」[18]並不相同,應是訛誤。

 

(二)《容成氏》13的「鬲」

《容成氏》簡13「昔(者)[19]舜靜(耕)於△丘」,李零先生隸△為從臼從「鬲」,但此「鬲」字與簡40「『鬲』山氏」並不相似,後者從類「羊」形,與一般「鬲」字所從相同。[20]與簡13相同字句亦見於《郭店》5.2,「鬲」下亦從「羊」形。筆者以為△可能變形音化為從「者」。△的下部與簡24的「者」類似,只是前者從「甘」,後者從「皿」。其實,在古文字中,二者互換的現象是有的,如《銘文選》480「  敖簋蓋」的「魯」即從「皿」[21]、《璽彙》3479「智」亦從「皿」。[22]者,古音章紐魚部;鬲,來紐錫部,聲同為舌音,韻則旁對轉。《國語‧吳語》:「乃命諸稽郢行成於吳。」[23]《史記‧越王句踐世家》「諸」作「柘」,《索隱》並曰:「(柘稽)越大夫也。《國語》作「諸稽郢」,[24]而「柘」,古音章紐鐸部。《史記‧李斯列傳》:「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社」,《索隱》曰:「矺,音宅,與「磔」同,古今異耳。」[25]矺,定紐鐸部;磔,端紐錫部。以上可證「魚」、「錫」有相通的可能,換言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