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陣…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四)·曹沫之陳…
上博三《彭祖》篇的性质…
上博竹简(三)注释补正
上博易文字考释述要
上博簡《仲弓》「害近 …
上博简三《仲弓》的编联…
上博竹書《周易》的兩個…
最新热门    
 
上博四《采風曲目》零拾

时间:2009-8-8 16:58:46  来源:不详
𩑀”二字共同成為主語,表達一個名詞意義。則“ 𩑀”為人名, 以邑為氏,𩑀為名。這首歌曲可能是一首敘事歌,歌唱打虎英雄 𩑀的故事。

然而從另一視角來看,“ 𩑀”之意還大有曲折。蓋𩑀字從“ ”,甲骨文中作“ ”,羅振玉最早指出,“ ”、“僕”原為一字,為俘奴之執賤役,瀆 之事者,故為手奉糞棄之物以象之。許慎分為二事,是錯的。[ii]如同在“僕”字中一樣, 字表音兼表義,故“𩑀”在這裡的名詞意義應與“僕”的身份相關。所謂“ 𩑀”可能就是指的 地或 氏的善歌的奴僕,“ 𩑀虎”講的就是這位奴僕的勇敢事跡。春秋戰國之交奴僕多有以勇力聞名者,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就記載晉國范宣子的奴隸斐豹,以殺掉謀叛的欒氏力士督戎為條件,換得了自由民身份。當那社會劇烈變動的年代,類似的奴隸以勇力聞名的事跡應該還有很多,並在民間被傳唱開來。“ 𩑀虎”可能就是楚竹書給我們留下的一點民間故事的吉光片羽。

 

二 “苟吾君毋死”與“子奴思我”

  第六簡之“狗 ”,陳思婷以為即“句吳”,認定此簡內容與吳國有關。如以句吳來立論,則吳國亡於越,時為公元前473年。上博簡的時代,約在戰國中期,公元前320年前後到楚都遷陳之前,這期間楚國發生了楚懷王入秦被扣押,屈辱而死的重大事件,成為列國的話題。公元前296年,即楚頃襄王三年,《史記·楚世家》記載:“懷王卒於秦,秦歸其喪於楚。楚人皆憐之,如悲親戚。諸侯由是不直秦。秦楚絕。”這種眼前發生的活生生的歷史大事,正是民間詩人的好題材。懷王之死讓楚國的人民有喪失親人的感覺,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發出“苟吾君毋死”的感慨,豈不正是情理之中?揣測其詩之意,應為懷王如果不死,則痛定思痛,當有以報秦,此亦輿論之常情。較之遠溯到一二百年前去為這首詩找淵源,似乎允當一些,然亦無堅實佐證,姑備一說而已。

  《子奴思我》,李銳先生解為“子如思我”,與《褰裳》中的“子惠思我”同義,並據此推測其可能就是《褰裳》。由詩句的相合推到全篇的相合,這是上博一《詩論》研究以來常見的推理範式。而如此推斷的話,簡4中的《子之賤奴》是否也要定為《子之賤如》,如作形容詞尾,作“……的樣子”來解?“奴”作為女子自稱,始於南北朝時代,此處顯然不能應用。那麼,此處之“奴”是否可以作實詞來解釋,其意就是奴隸?如此,則《子奴思我》為名詞的意動用法,“以奴視我”之意,是為控訴詩,後面的《子之賤奴》則為實詞義,與《子奴思我》內容亦相近。作“如”或作實詞講,兩種說法皆可通,姑且存疑。

  

三 民歌入樂體制與采詩記錄

  《采風曲目》雖然是零簡斷章,但它在中國音樂史上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繼曾侯乙編鐘發現之後,對上古音樂的另一次重要發現。主要體現在:①樂律的記載。除了宮、商、徵、羽四個音階名外,還有穆、和、訐、𩑀等九個變化音名,除了穆音在曾侯乙編鐘中亦曾見到外,其餘音名都是新的發現,可惜竹簡記載於書面上,而無實物如編鐘那樣可以測音擬對。②新發現了許多可入樂的逸詩篇名,這些逸詩按唱的腔調分類排列又從另一側面說明當時的詩都是可以入樂的。

  從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