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美国轰炸中国大使馆炸出…
美日印军演欲对中国“东…
中国男色的花开花落
中国第一部男色电影
中国仁义的富商从古至今…
网友坦言中国联通WCDMA…
当中国人的谋略演变为耍…
台湾若想得通 中国当局…
狐评古典小说《镜花缘》
中学课文在以极尽妖魔化…
最新热门    
 
中国古典诗歌文艺批评中美的范畴层次的结构

时间:2009-8-8 16:58:56  来源:不详
。”皆言在带衽之间,奇出尘劫之表,用意警绝,谈理玄微,有鬼神不能思,造化不能秘者。从以上的例子看,我们可以知道“气象”和“兴象”虽然由于才气之雄纤或者刚柔来分歧,不过“气象”是由于阳气不问社会指向的志向(情,情致或者情意),或者自然指向的志向(“神”),与两者结合而形成的美感;兴象是由阴气和自然指向的志向(“神”)结合而形成的美感。 

    三、第二层次  风骨、格调、情致和风神(兴象)—由作家意识的指向来分 


    中国文学批评里头常用的“气”,“情”,和“神”等三个概念当中,“神”和“情”是关于意识的指向问题。“神”代表自然指向的志向,“情”代表社会指向的志向。由于气之刚柔,雄纤之不同,形成“气象”,或者“兴象”,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上面已经看过。现在我们看一看关于“神情”的几个问题。 
    “神”是反映道家和佛教的人生观而形成的自然指向的作家意识,即自然志向。其实传统的“神情”两个字可以看做代表两种志向的字眼,就是说,“神”代表自然志向,“情”代表社会志向。请看胡应麟的一段文章: 
    凡诗初年多骨格未成,晚年则意态横放,故惟中岁工力并到,神情俱茂,兴象谐合之际,极可嘉赏。如老杜之入蜀,仲默、于鳞之在燕,元荚之伏阙三郡,明卿藏甲西征,敬荚檐帷兰省,皆篇篇合作,语语当行,初学所当法也。 
    上面的文章中之“神情”要看做“神”和“情”两个概念之对等并列结构。因为“神情俱茂”中的状语(副词语)“俱”是只有在复数主语后面用的状语。根据下面的文章,我们可以认为神是“虚怀”。 
    大历以还,易空疏而难典赡;景龙之际,难雅洁而易浮华。盖齐、梁代降,沿袭绮靡,非大有神情,胡能荡涤。唐初五言律……拾遗、吏部,并极虚怀,非溢荚也。 
    如果神是“虚怀”的话,那么情可以说是“实情”。道家和佛教思想重视隔开社会问题的关怀,以得到长生不老或者解脱的,结果流布了与社会指向的志向相反的意识和情绪。把这种意识和情绪叫做“神”的例子,可以从道家文献中找到。请看《庄子》的一段话: 
    广成子南首而卧,皇帝顺下风膝行而进,再拜稽首而问曰,闻吾子达于至道,敢问,治身奈何而可以长久?广成子蹶然而起,曰,善哉问乎!来!吾语汝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广成子教给黄帝长生之道说:不要用耳目来听见,不要用头脑来运用认知机能,那样才能静神正形,得以长生。由这个论理,我们可以知道“神”是“隔开社会指向的志向的先天的精神机能”。庄子描写神的属性说“太素”,在《刻意》篇又描写为“纯白”、“至静”、“至虚”、“至淡”、“至粹”。庄子认为为了保存这个“神的太素”,不但要隔开向外的感觉和知觉机能,还要摈弃用机器图利的心理: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仰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浃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反于鲁,以告孔子,孔子曰:“彼假修混沌氏之术者也,识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夫明白、太素、无为、复朴、体性、抱神,以游世俗之间者,汝将固惊邪?且混沌氏之术,予与汝何足以识之哉!” 
    为圃者给子贡所警戒的“机心”是图方便的心理,可以说是“社会指向的意识”的亚流,或者变种。 
    庄子要达到的心状是“纯白”、“至静”、“至虚”、“至淡”、“至粹”的,这和社会志向的情绪以喜怒哀乐以及爱憎为有情、有色的情绪刚好相反。把这种无色状态的心理叫做“神”的用法,从庄子引申,魏晋以后在中国在野文化和审美文化流行。重视“纯粹”、“朴素”,强调“守神”、“养神”,要隔开喜怒哀乐等感情的庄子思想对把绝对的价值放在现实生活生存问题,被关在现象次元地龌龊活下去的人为大多数的先秦时代精神界可以说是一种革命。以经济发展和悲剧的社会竞争为背景,庄子可以说出这样的思想。庄子的“神”论教中国社会产出无数的玩赏、享受人生和审美对象过日子的艺术家型人物,生产多量的超越喜怒哀乐次元的感情而表现恬淡、清澄的,一种非情感的情绪或者脱情的特殊情绪的文化艺术作品。 
    风神、兴象和神韵是由自然指向的志向来形成的美感范畴,风神可以说是神和阳气(壮气与中和之气)的结合之产物,兴象可以说是神和阴气(柔弱气)的结合之产物。广义的神韵包括风神和兴象两个范畴,狭义的神韵则只限于兴象。譬如说,只把王、孟类的诗看做神韵诗的神韵论是狭义的,把李白、杜甫、陶渊明、阮籍的诗都看做是神韵诗的神韵论是广义的。 
    现在我们讲“社会指向的志向”吧!由社会指向的志向形成的美感范畴也按照气质之刚、柔和中和分为三种,第一是风骨,第二是格调,第三是情致。风骨和格调范畴同样是由阳气(气象)和社会志向的结合来产生的美感范畴,不过风骨由宏、壮、雄型气质和激昂的志气(气概)而来,格调则由儒家理想的君子之中和气质,社会志向,和温柔敦厚的语言表现而来。柔气的社会志向的结合形成情致。 
    奠定风骨范畴的有几条理论强调表现自我的“真情”,才有风骨的道理。北齐魏收《魏书·祖莹传》引祖莹语说:风骨: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文章的风骨,按照祖莹的话,只有以表现作者自己的感情和意志为中心而写的时候,才形成。这种说法实际上完全符合于刘勰的风骨论。刘勰的风骨论也是为了回复“为情而造文”的文风而提起的美学主张。 
    不过风骨范畴除了“真情”以外还有另外一套的附带属性。就是说,它是由鼓吹国家凝集力或者尚武精神的内容而形成的。请看殷瑶《河岳英灵集自序》里头如下的文章。 
    贞观未标格渐高,景云⑩中颇通远调,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根据殷蹯的话,开元年间唐诗风骨的意思就等于不浮华而朴真如《周南》、《召南》、《大雅》、《小雅》。“不浮华”就是说言语不离开事实而流华丽的意思,“朴真”则是把感情和意志描写得朴素和写实的意思,就是说有写实性(reality)的意思。为了探讨reality的问题,我们可以参考殷瑶的一段话: 
    历代词人,诗笔双荚者,鲜矣。今陶生实谓兼之,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从上文的语气来看,殷蹯好像认为诗的本领在于兴象,笔的本领在于风骨。因为他说陶翰兼备兴象风骨的原因跟前文的“诗笔双美者,鲜矣”有关系。风骨如果是笔体特性的话,那么它跟散文精神也有一定的关系。更深一步地分析的话,跟散文精神有关系的不是“风”而是“骨”。散文精神(the spirit of prose)的中心在于讲现实问题而有reality的。重视reality的文学有反体制的和亲体制的两种,“风骨”可以说是由亲体制的角度重视reality的美感。讽刺比较由反体制的动机出来的,不过至于风教,亲体制的倾向多于反体制的倾向。所以如果说开元时期的诗文学具备了风骨,那就等于说开元时期的诗文学是含有亲体制的(换句话说御用的)reality来鼓吹国家凝集力的。 
    “风骨”和“风神”之“风”可以说是在上面讲过的“气象”的另一个名字。所以,我们可以说“风骨”和“风神”共有气象。“骨”和“神”由作家的志向而分歧,社会指向的志向形成“骨”,自然指向的志向形成“神”。“风骨”是“气象”和“社会志向”的结合,“风神”是“气象”和“自然志向”的结合。 
    3.1属于风骨的风格用语 
    以风骨为主语的风格用语有如下三类。 
    (1)用“清”字来表示自然志向(风),用峻等字来描写社会志向之露骨性和条理性(骨) 
    (风)清(骨)峻:若能确乎正式,使文明以健,则风清骨峻, 
    篇体光华。刘勰在《文心雕龙》所提起的“清峻”之“清”表示由自然指向的志向而发生的美感属性,“峻”表示由于把社会指向的实意用露骨式的语言表现而来的美感属性。刘勰把“风”的属性认为“清”,这反映他的审美观没有关在儒家的,而还通于道家审美思想的事实。因为“清”代表由自然志向而形成的美感。 
    (2)用“遒”、“蔚”字来表示由雄气之气象而生的风力,用“峻”、“严”等字来描写露骨地、有条理地表现的社会志向之骨力 
    (风)道(骨)峻:昔潘勖《锡魏》,思摹经典,群才韬笔,乃其骨髓峻也;相如赋仙,气号凌云,蔚为辞宗,乃其风力道也。 
    (风力)蔚(骨鲠)严:蔚彼风力,严此骨鲠。 
    刘勰在《文心雕龙)所提起的“遒”字和“严”字是描写骨力的字眼,“蔚”字是描写风力的字眼,两个字都表示“风骨”这个范畴属于力美的事实。刘勰为了描写“风”而用过的形容词述语,有“清”、“遒”、“蔚”等三种,“清”代表由自然志向而形成的美感,“遒”代表由坚强的气概或者意志而来的美感,“蔚”代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