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浅谈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
浅谈现实主义诗人阎尔梅…
浅谈杜甫“诗史”
浅谈《黄英》人物的心理…
浅谈《诗经》研究的传统…
浅谈赵翼的文学发展观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左传》释梦的心理…
浅谈中国术语学的理论建…
浅谈漆画艺术的前景—突…
最新热门    
 
浅谈吴梅村的生命观及诗歌生命主题

时间:2010-7-10 11:12:57  来源:不详
吴梅村而言已不复是一个完整的事实,不过是暂时的调剂。
  人并非在死亡的时刻才见出心性,实际上,在生命的自由状态受到胁迫时就往往可见出人的性情信念了。所以加谬才曾经那样说:“西西弗斯所有的沉默都在这里。他的命运属于自己,他的巨石也归于自己。”堡垒从来都不是从外部攻破的,内里的虚弱才会招致生命的质变。当甲申国变时,梅村在家人劝阻下能不死,本身就说明他的死志并不坚决二如果回溯更早时期的他的生命的流程,这种顾惜生,命、个性懦弱的特点就会看得更明晰:崇祯四年,梅村初列朝班,时为复社领袖的张溥收集权相温体仁“通内结党,援引同卿诸事,缮成疏稿”,交梅村弹劫。他顾虑入朝短暂,“于时局未习练,中情多怯,不敢应”,但梅村是张溥的人室弟子,他也不好违拗老师,“时温主持门户,操握线索者,德清蔡奕深为最”,于是“乃取温体仁疏稿增损之,改坐奕深。”(陆世仪《明季复社纪略》卷三)清朝定鼎北京后,吴梅村曾在定都南京的南明弘光朝任詹事府少詹事。但仅几个月后,他就辞职返乡了,因为他看出当时把持朝政的马士英、阮大械有意与复社士子东林党人为敌,为免后祸他连上数疏请辞。与此同时,他的好友,同为复社中人的陈子龙也连上数疏,却是条陈军国大计。从以上事实可以看出,梅村虽亦不乏正直功利,也会有净言谏上,但这些须建立在对自身生命不受胁迫的情况下,明哲保身始终是他心灵的底色,隐藏在生命内里的对死亡的恐惧给吴梅村带来了生命的局限,这局限虽然让他在死生的抉择中暂时存留了肉体,然而却付出了比肉体更为重要的人格代价。


    “生命既是无限的连续性,同时也是确定界限的自我。生命运动就像固定在某一点上似的,它不仅以某种方式固定在作为全部存在的自我上面,而且固定在所有经历过的的内容和客观性上面;不管经历哪一种具有固定形式的事物,生命都在某种程度上像陷入死胡同似的陷在里面。在明清易鼎之际的遗民的生命意识都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他们需要经受并顺应着历史朝代更迭的变迁,这是不以他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另一方面他们时时又感到并拥有来于自我中心的个人存在,这种存在既昭示了他们的遗民身份也确认他们与周边世界所发生的伦理亲情的纽带关系。既然吴梅村选择了生,选择了不死节而出仕清廷,也就意味着他站在了明遗民伦理道德价值观的对立面。“在遗民,‘节’否已不是个人事件,其被认为与遗民群体相关。”是否以死为明殉节这件事,当它同遗民坚持抗清或顺应清人统治相联系后,那么死或不死就为吴梅村的生命意识赋予了更广阔而深厚的内涵。死有时是彻底的失败,而有时又是彻底的反抗。对遗民来说,民族大义让他们决定当国家面临异族占领时,他们当以生命来捍卫节操。自隘在特定的时候可以让你把脸从一个不堪忍受的时代那里转开。吴梅村是一代文坛盟主,复社魁首,国变之后他曾作了十年遗民。十年的隐逸虽不如死节那样令人称道,但亲待子养,人伦孝义原也无可厚非,纵然不死也绝不事二主,平静的日子令他保守了个人的清名。然而十年隐忍后他却终于弃大节于不顾。名节在封建社会就是社会道德和人生信仰的终结追求。生由父母主宰,死必须归还自己。而昊梅村竟把过往生命的追求就在生死一抉中否定了。惟其如此,他更不能被谅解,他的变节行为将永远不被遗民社会赦免,不被儒家伦理道德的执行者赦免。人本身是不具有谅解和赦免能力的,深受儒家伦理价值生命观熏染的他也无法宽有自身。当吴梅村由于亲情及个性中的软弱选择了仕清后,实际上这一抉择置人他的生命目的中已被塑造成了他的命运。他的生命想像已受到伤害,在伤痛磨难中的不堪重负的吴梅村无法再相信生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