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余光中在三峡大学讲学 …
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中西…
梁伯华:中西文化融合也…
简析汝南罗卷戏的戏文词…
专家解析中国军队在196…
简析哈马斯与法塔赫关系…
傅佩荣: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
试论中西传统文化的精髓…
老外“小联合国”里过春…
最新热门    
 
简析中西爱情诗之差异及其文化渊源

时间:2010-7-12 11:48:02  来源:不详
两方面勾绘了所爱之人的亭亭玉立,款款软语的动人形象,其中深蕴着自己的炽热的怀念之情。还有李清照的词《点绛唇》中的“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南唐韦庄的《女冠子》中的“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南朝民歌《西洲曲》中的“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等等,都是以简约的笔墨描绘出女子的动人形象。
在对待爱情的态度方面,西方诗人常常将所恋的对象视为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爱情之中都有几分人生哲学和宗教情操”。“西方诗人在追求女性时很热情,富于幻想,常常把她们比作天使、女神、明亮的星星、皎洁的月亮、灿烂的太阳等”。比如但丁的抒情诗集《新生》,抒发了自己对贝亚德的爱恋,他将贝亚德描为天使,在她身上充满精神之美和使人高贵的道德力量:“看来你是一个神祗从天上来到大来显示神奇。/叫看到的人显得那么适意,/令人感到一种甜蜜从眼睛到心里,/似乎从她口唇里一个灵魂转移,/如许温存,又满含爱意,/……”歌德的《五月之歌》,以春潮奔涌般的情感歌唱爱情:“哦,爱啊,爱啊,/灿烂如金/你仿佛朝云/漂浮山顶!”诗人热烈抒发对恋人的爱慕之情:“我这样爱你,/热血沸腾,/你给我勇气、/喜悦、青春,/使我唱新歌,翩翩起舞。”又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能否把你比作夏日璀璨?/你却比炎夏更可爱温存;/……你如仲夏繁茂不凋谢,/秀雅风姿将永远翩翩;/死神无法逼你气息奄奄,/你将永生于不朽诗篇。”这些大诗人们重视爱情给自己带来的精神力量,其最终目的是使自身人格得到补足或灵魂得以升华,而不一定与所恋的女子结合,如但丁、歌德、莎士比亚均是如此,诗中的女主人公都没有成为他们的妻子。

与西方爱情诗不同,中国古典诗人大多不着意描绘自己对恋人的追求与颂扬,而多是抒发相思恨别之情,因此,闺怨诗、送别诗、悼亡诗在中国古代爱情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比如,闺怨诗,大多表现了征妇、商妇、官妇独守闺房,对离家在外的夫君的思念之情,也有的表现弃妇、宫女的寂寞伤春或怨恨之情。这一类的诗在中国各个朝代都屡见不鲜,《诗经·卫风》中的《伯兮》就是一首写妇人思念征夫的诗,“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之一《行行重行行》以“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表达了深切的思君之情。三国时曹丕的《燕歌行》以一种如泣如诉、娓娓动听的笔触,细腻动人地揭示了思妇忠于爱情、望夫速归的内心世界:“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最后两句“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以两星隔河遥望的爱情传说,来暗喻自己和丈夫两地相思、不得相见的凄苦境况。此外,唐朝王昌龄的《闺怨》、李白的《长干行》,宋朝欧阳修的词《踏莎行·候馆梅残》等,都缠绵、真切地表达出夫妻分别后的思念之情。送别诗在中国历代也不乏其例,较著名的有: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宋代词人柳永的名作《雨霖铃》,展现了“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临别情状,既含蓄又凄婉。此外,像李清照的词《醉花阴》、元代关汉卿的散曲[双调]沉醉东风《别情》等,也都传达出男女双方离别时那种丢魂失魄,无法排遣的忧伤之情。除闺怨、离别诗外,悼亡存在中国古代爱情中也占相当的比重。著名的有:唐代元稹的《遗悲怀》、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清朝纳兰性德的《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等,都表达了作者对爱妻永远不能忘怀的深挚情意及失去爱妻的痛苦心情。
中西爱情诗不仅内容各有侧重,而且风格也各具特色。中国古代爱情诗多是哀婉朦胧、含蓄隐曲的;而西方爱情诗多是热烈奔放、直抒胸臆的。比如,同样是表达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