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余光中在三峡大学讲学 …
从世界观的角度来看中西…
梁伯华:中西文化融合也…
简析汝南罗卷戏的戏文词…
专家解析中国军队在196…
简析哈马斯与法塔赫关系…
傅佩荣:中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
试论中西传统文化的精髓…
老外“小联合国”里过春…
最新热门    
 
简析中西爱情诗之差异及其文化渊源

时间:2010-7-12 11:48:02  来源:不详
。他们的婚姻都是根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决定的。有的夫妻婚前甚至彼此都未见过面。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本世纪初。而西方则不同,自文艺复兴以后,封建主义、禁欲主义受到猛烈的冲击,人文主义者提出“一切以人为中心”的口号,宣扬人性、人权、人欲的天然合理性,要人们尽情享受现世生活的幸福。他们歌唱爱情,赞美人生,要求个性解放。这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对当时的封建社会的陈规陋习造成极大的冲击。男女之间可以自由交往和自由恋爱,宫廷、沙龙、舞会、节El都为他们提供接触的机会和谈恋爱的场所。正因为男女双方是在较为自由、平等的基础上彼此萌发了爱情的种子,他们往往将爱情视为两个心灵的结合,两个人格的融合,爱情诗也着意表达对对方的倾慕,对美好爱情的赞美。同时,由于没有受到来自外界的过多的压力,他们可以热情奔放地直抒胸臆,不必加以掩饰。而中国古代情况则不同。自从西汉“独尊儒术”以后,人们的行为及诗歌创作被要求“发乎情,止乎礼义”(《毛诗序》),那些发乎“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的任何迹象,都遭到封建礼义的压制。虽然代表人性的自由闪光的爱情诗连绵不断,代有绝唱,但毕竟始终有一股股反爱情诗的思想潜流,不断地公开地表示对爱情诗及其作者的轻视、仇恨和排斥。一些深受儒学思想影响的正统文人,对爱情诗的评价充满着历史的偏见和误解。比如,钟嵘的《诗品》,在评论只不过写些游子思妇之类情诗的张华时云:“虽名高曩代,而疏亮之士,尤恨其儿女情多,风云气少。”仿佛诗作如果“儿女情多”就会严重影响其价值似的。唐代以后,随着儒学的复兴,封建禁欲主义的压力和阻力更是有增无减,唐初重臣魏征就曾指责前代诗歌创作是:“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忍极闺闱之内。”唐代最著名诗人李白、杜甫、自居易等,虽佳作连篇,但为后人留下的爱情诗却数量极少。同时,中国古代文人多数受孔孟之道的熏陶,怀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他们忙于背诵经文,寒窗苦读,与异性接触的机会极少,婚后又往往度光阴于仕官羁旅之中,不常与家人团聚,偶有爱情诗问世,也是“赠内”、“寄外”、“怀旧”、“悼亡”之类。另外,中国古代战争频繁,造成了无数征夫、征妇的离别相思之苦,交通的不便,音讯的难通,引起了不少商妇对南来北往经商的丈夫的思念和怨恨。“莫作商人妇,金钗当b钱”、“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等诗句,都是对这种状况的真实反映,这就是导致中国古代产生相当数量闺怨诗的原因。
中西诗风格的迥异则与文艺美学观有密切联系。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提出的“灵感说”、“宣泄说”对西方诗歌形成直抒美的传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柏拉图要求诗人在创作时进入迷狂状态,浪漫主义诗人将其观点加以引申,强调抓住心灵一刹那的悸动,充分调动想象和创作情感,正如华兹华斯所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文贵含蓄”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审美中的传统观点。老庄思想对这一审美传统的形成有重要的启迪作用。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至乐无乐”,都很自然地引伸出了“无言之美”的审美理论。自魏晋始,一系列著名的诗论家如陆机、刘勰、钟嵘等都极力推崇诗歌的含蓄美。唐代以后,人们已把“言有尽而意无穷”当成艺术追求的目标。刘禹锡提出“省字约文,事溢于句外”,司空图更是着力推崇“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样的文学审美崇尚到宋代,经梅尧臣、欧阳修、苏轼、严羽等人的提倡得到更为广泛的流传,构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国古代爱情诗之所以体现出朦胧含蓄之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