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文化 >> 古代文学 >> 正文
试析文本阐释视域下的杜…
试析“诗史”观辨正及宋…
试析一篇《锦瑟》解人难…
试析冲淡平和的诗意追求…
试析蒋琦龄诗歌的“诗史…
试析杜诗“诗史”说当时…
试析为“诗史”辩——从…
试析“茶村体”与“梅村…
试析欧阳修论梅尧臣诗歌…
试析明代杜诗诗史说分析
最新热门    
 
试析从“诗不可兼史”到“以诗补史之阙”——论明清之际诗史说之流行

时间:2010-7-17 11:41:58  来源:不详
至此极也!所赖笔砚仅存,血心未死,披帷时来素心,抵掌不忘吾道。”(万泰《续骚堂集·自序》)此处更可见易代之际士人创作心态与屈原、杜甫等与温柔敦厚诗教有冲突的大诗人创作心态的暗中相通。而尤可注意者,所谓“笔砚仅存,血心未死,披帷时来素心,抵掌不忘吾道。”道出了士人尤其是遗民诗人的隐秘愿望:以诗歌记录、保存忠君爱国之道。也即前引陈陆溥所言:“(遗民)其身不啻沧海之粟,而纲常系之,诚有见于天理民彝之不可泯也”。谈迁也说:“男儿堕地,止此血性。为君父用,则为忠孝;为古人用,则为楮舌;为二氏用,则为名理;为千秋百岁用,则为青简丹笔。”(《谈迁文集》卷三《偶存集序》如是而论,以文化遗民自居的钱谦益编选《列朝诗集》,亦未尝不有此意。
  还有一点需指明的是,明季历史与宋季颇为相似,明季遗民也往往自觉比附于宋季遗民,这与他们对诗史说看法的改变当不无关系。清初邵廷采曾说:“於乎!明之季年,犹宋之季年;明之遗民,非犹宋之遗民乎?日:节固一致,时有不同。”正是这种自觉的身份认同,使明季士人对宋季士人的生存处境精神状态及其所为歌诗有一种本然的亲切感。因此他们不仅高度评价其文学成就,而且十分欣赏其诗歌中体现的诗史精神

上一页  [1] [2] [3] [4] [5]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